一种加压泵站压力前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8103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4 16: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压泵站压力前池,属于压力前池技术领域,与联通涵洞的出口端连通,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包括底板、顶板、侧壁以及梁;所述池体的侧壁采用4次曲线型边界;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若干根立柱,所述立柱根据池体的形状结构排列有九排;所述池体的出口端连通有喇叭管,最后一排立柱位于相邻喇叭管的轴线中间。本技术圆满解决了压力前池因扩散角过大而导致大范围回流区的问题,各工况喇叭管出口的流速分布均匀度和水流角度的平均值均不低于98%和87°,为保证水泵机组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力前池,具体涉及一种加压泵站压力前池


技术介绍

1、压力前池是指连接无压引水道与压力管道,为水轮机调节水量和水位、平稳水流的水池,它设于水电站无压引水道与压力管道联接处,并设有排除杂物、泄放弃水等设施,它由池体、压力墙、压力管道进水口、泄水道、排污、排砂、排冰道等组成口各建筑物视需要而设置,某些建筑物可结合使用,如排污、排冰及排沙道可共用一个陡槽。

2、压力前池的池身要能容纳一定的水体积,多利用有利地形,扩宽、加深形成,但一些地区实在受场地布置尺寸限制,工程加压泵站压力前池的扩散角度可达到78.8°,大大超过前池正常扩散角,压力前池内主流集中于沿前池中心线的中部区域、两侧因脱壁形成大范围的回流区,水流以不同的转向角度流向各台水泵的喇叭管,离压力前池中心线愈远的水泵,水流偏转角度愈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压泵站压力前池;该加压泵站压力前池圆满解决了压力前池因扩散角过大而导致大范围回流区的问题,各工况喇叭管出口的流速分布均匀度和水流角度的平均值均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压泵站压力前池,与联通涵洞的出口端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包括底板、顶板、侧壁以及梁;所述池体的侧壁采用4次曲线型边界;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若干根立柱,所述立柱根据池体的形状结构排列有九排;所述池体的出口端连通有喇叭管,最后一排立柱位于相邻喇叭管的轴线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泵站压力前池,其特征在于,第一排立柱设置有两根,第二排立柱设置有两根,第三排到第六排依次递增一根立柱,第七排立柱设置有八根,第八排立柱设置有六根,第九排立柱设置有七根;第一排到第七排之间相邻排距相等,第七排到第九排之间排距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泵站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泵站压力前池,与联通涵洞的出口端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包括底板、顶板、侧壁以及梁;所述池体的侧壁采用4次曲线型边界;所述池体内设置有若干根立柱,所述立柱根据池体的形状结构排列有九排;所述池体的出口端连通有喇叭管,最后一排立柱位于相邻喇叭管的轴线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泵站压力前池,其特征在于,第一排立柱设置有两根,第二排立柱设置有两根,第三排到第六排依次递增一根立柱,第七排立柱设置有八根,第八排立柱设置有六根,第九排立柱设置有七根;第一排到第七排之间相邻排距相等,第七排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四静徐瑞兰张哲王立彬丁超元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