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7745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4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辊缝控制子系统根据辊缝信号、膜片厚度信号对两根成膜压辊和/或两根减薄压辊的辊缝距离进行调整,辊缝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中心根据第一测厚仪组件检测的实际厚度与此处的标定厚度进行偏差率一计算,若偏差率一在±5%的范围时,数据储存至储存库中,不进行控制操作,若偏差率一在±5%至±10%的范围内,则控制中心采取第一控制模块对减薄部件的辊缝进行调节,若偏差率一超过±10%的范围,则控制中心采取第二控制模块对成膜部件的辊缝进行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压可以精准地控制辊缝,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也提高了压延机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延机控制,尤其是一种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压延机应用于压延、薄膜拉伸、轧制等行业,在压延机的控制系统中,多个结构单元涉及到了反馈控制:辊缝调整单元、极片纠偏单元、极片张力控制单元。其中辊缝调整结构用于调整主压辊的辊间缝隙,完成轧制力和极片厚度的调整;极片纠偏结构用于进行极片跑偏调整,避免极片跑偏造成塔型卷等现象而影响极片质量;极片张力控制系统用于维持极片张力稳定,保证轧制极片平直,避免极片因延伸不均造成波浪等现象。

2、现有压延机的控制系统的辊缝控制性能较差,影响系统的控制稳定性和精确性,从而影响极片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压延机控制系统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合理的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提高辊缝调节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保证极片质量。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辊缝控制子系统根据辊缝信号、膜片厚度信号对两根成膜压辊和/或两根减薄压辊的辊缝距离进行调整,辊缝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中心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辊缝控制子系统根据辊缝信号、膜片(400)厚度信号对两根成膜压辊(12)和/或两根减薄压辊(22)的辊缝距离进行调整,辊缝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中心根据第一测厚仪组件(27)检测的实际厚度与此处的标定厚度进行偏差率一计算,若偏差率一在±5%的范围时,数据储存至储存库中,不进行控制操作,若偏差率一在±5%至±10%的范围内,则控制中心采取第一控制模块对减薄部件(200)的辊缝进行调节,若偏差率一超过±10%的范围,则控制中心采取第二控制模块对成膜部件(100)的辊缝进行调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辊缝控制子系统根据辊缝信号、膜片(400)厚度信号对两根成膜压辊(12)和/或两根减薄压辊(22)的辊缝距离进行调整,辊缝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中心根据第一测厚仪组件(27)检测的实际厚度与此处的标定厚度进行偏差率一计算,若偏差率一在±5%的范围时,数据储存至储存库中,不进行控制操作,若偏差率一在±5%至±10%的范围内,则控制中心采取第一控制模块对减薄部件(200)的辊缝进行调节,若偏差率一超过±10%的范围,则控制中心采取第二控制模块对成膜部件(100)的辊缝进行调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控制模块对成膜部件(100)的辊缝调节至偏差率一在±10%的范围内后,切换至第一控制模块。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过程为,以第一测厚仪(27)当前的时序厚度数据为基准,从储存库中调取此时间戳前10个时序厚度数据与当前时序厚度数据组成时序数据集{t1,t2,…,t11},将时序数据集{t1,t2,…,t11}输入斑马优化循环神经网络算法计算后输出参数集{kp,ti,td,tsd,mpd,ess,e(t)}至pid中,pid接收到参数集后对e(t)进行运算以得到位置调节指令至减薄部件(200)的第二辊缝控制执行机构(28)的伺服液压比例阀,此过程所用时间在毫秒级,通过伺服液压比例阀控制第二辊缝控制执行机构(28)伸出或缩回以调节减薄支撑辊(21)进而调节减薄部件(200)的辊缝。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模块对减薄部件(200)的辊缝调整后,偏差膜片在经过减薄部件(200)修正后减薄,控制中心对第二测厚仪(33)检测的实际厚度与此处的额定厚度进行偏差率二计算,当偏差率二小于±6%时,不对辊缝进行修正,当偏差率二大于±6%时,以第二测厚仪(33)的厚度信号为基准,对减薄部件(200)的辊缝进行调整,调整至偏差率二降低至±6%之内。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延系统的辊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偏差率二大于6%时,屏蔽第一测厚仪(27)的时序厚度数据,以第二测厚仪(33)当前的时序厚度数据为基准,从储存库中调取此时间戳前10个时序厚度数据与当前时序厚度数据组成时序数据集{t1’,t2’,…,t11’},随后将时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亮马正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理奇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