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湿接轨顶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1、轨顶风道常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主体结构中板施工完成后,在中板植筋,重新安装模板及支架体系,并在中板预留混凝土浇筑口,完成轨顶风道浇筑;另一种是先完成轨顶风道浇筑,待轨顶风道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借助轨顶风道底板二次支设架体到中板,统一浇筑中板。常规的这两种工艺都存在现场施工周期长、难度大的问题,影响总体施工进度,增加了施工成本。
2、为了快速施工二次结构,目前也出现了很多预制轨顶风道结构,但目前的预制轨顶风道大都是在工厂完全预制好,然后现场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将预制的轨顶风道与主体结构中板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施工的轨顶风道虽然缩短了施工周期,加快了施工进度,但由于预制的轨顶风道为混凝土结构,重量较大,如果依靠螺栓等连接件与中板连接的话,牢固性远远达不到混凝土浇筑形成的连接力,后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湿接轨顶风道结构。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预制叠合湿接轨顶风道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预制轨顶风道的顶板、两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顶面沿侧板长度方向均匀预埋有若干往外弯折的连接钢筋,侧板一端设有外凸插口,另一端设有内收插口,相邻侧板之间通过外凸插口和内收插口对接在一起;所述顶板厚度为主体结构中板厚度的一半,在顶板上表面预埋有马凳筋。
4、优选的,所述顶板厚度为20
5、优选的,所述马凳筋在顶板上表面呈梅花式排布。
6、优选的,所述预制轨顶风道长度为1m。
7、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叠合湿接轨顶风道结构,可以在后期采用湿接法与主体结构中板连接在一起,消除了通过连接件让预制轨顶风道与中板连接的不安全因素,牢固性高,同时缩短了施工周期,加快了施工进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叠合湿接轨顶风道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预制轨顶风道的顶板(1)、两侧板(2)和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顶面沿侧板(2)长度方向均匀预埋有若干往外弯折的连接钢筋(4),侧板(2)一端设有外凸插口(5),另一端设有内收插口(6),相邻侧板(2)之间通过外凸插口(5)和内收插口(6)对接在一起;所述顶板(1)厚度为主体结构中板厚度的一半,在顶板(1)上表面预埋有马凳筋(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湿接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厚度为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湿接轨顶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轨顶风道长度为1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湿接轨顶风道结构,包括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预制轨顶风道的顶板(1)、两侧板(2)和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顶面沿侧板(2)长度方向均匀预埋有若干往外弯折的连接钢筋(4),侧板(2)一端设有外凸插口(5),另一端设有内收插口(6),相邻侧板(2)之间通过外凸插口(5)和内收插口(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燕,李洪霞,信刚,张琳瑶,董勇男,倪守增,金宝,樊佳昌,董广辉,王文洋,刘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泉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