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管路抗震,特别提供了一种给排水管路避震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t/cecs1234-2023建筑工程振震双控技术标准的实施,给排水管路在建筑控制层要满足常态化振动控制需求和小概率下地震设防需求,而现有jg/t541-2017建筑隔震柔性管道标准所对应产品仅解决穿越隔震层的管路适应地震水平位移的要求,且材料成本高耐用年限短,因此急需一种适应避震发展需求且性价比更优的解决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给排水管路避震装置用于弥补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给排水管路避震装置,满足给排水管路在建筑控制层的常态化振动控制需求和小概率下地震设防需求。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给排水管路避震装置,包括波形管、避震调整机构、响应吊架、配合支架、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波形管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直段、以中位双波波谷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波纹段、第二直段,避震调整机构包括两套上下对称设置在波形管上的避震调整组件和间隙配合套接在波纹段中位双波波谷上的环板,避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排水管路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形管(1)、避震调整机构(2)、响应吊架(3)、配合支架(4)、第一外管(5)和第二外管(6),波形管(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直段(102)、以中位双波波谷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波纹段(101)、第二直段(103),避震调整机构(2)包括两套上下对称设置在波形管(1)上的避震调整组件和间隙配合套接在波纹段(101)中位双波波谷上的环板(203),避震调整组件包括调整杆(201)、六个限位环(202)和两块立板(204),两块立板(204)分别固接在第一直段(102)和第二直段(103)上,调整杆(201)贯穿环板(203)和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排水管路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形管(1)、避震调整机构(2)、响应吊架(3)、配合支架(4)、第一外管(5)和第二外管(6),波形管(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直段(102)、以中位双波波谷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波纹段(101)、第二直段(103),避震调整机构(2)包括两套上下对称设置在波形管(1)上的避震调整组件和间隙配合套接在波纹段(101)中位双波波谷上的环板(203),避震调整组件包括调整杆(201)、六个限位环(202)和两块立板(204),两块立板(204)分别固接在第一直段(102)和第二直段(103)上,调整杆(201)贯穿环板(203)和两个立板(204),六个限位环(202)分为三组,每组中的两个限位环(202)分别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在环板(203)和每块立板(204)两侧的调整杆(201)上,第一直段(102)远离波纹段(101)的一端与第一外管(5)固定连接,第二直段(103)远离波纹段(101)的一端与第二外管(6)固定连接,锚固于上部结构(8)的响应吊架(3)与第一直段(102)或第一外管(5)固定连接,锚固于下部结构(9)的配合支架(4)与第二直段(103)或第二外管(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管路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管(1)装配时进行不超过原始长度50%的预拉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管路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段(101)以其中位双波波谷为对称中心,两侧均为n个直段间隔n-1个单波,且两边最外侧均为连续多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管路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立板(204)两侧的所述限位环(202)之间的距离s1(10)远大于位于所述环板(203)两侧的限位环(202)之间的距离s2(11),立板(204)的孔径d1(2041)大于所述调整杆(201)的外径d2(20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管路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吊架(3)包括两根吊柱(301)及一根吊横担(302),吊横担(302)两端连接在两根吊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众安柔韧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