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矿运输,特别涉及一种转载溜槽和物料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煤矿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带式输送机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的物料运输上。由于地形限制以及工艺要求,常需要将某一位置的输送机上的物料转移到另一位置的输送机上,因此采用转载溜槽作为两个输送机运输物料的过渡设备,通过转载溜槽使物料顺畅由上一个输送机转载至下一个输送机输送。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块煤通过重力沿转载溜槽转载至下一个输送机时,块煤的破碎率较高,使块煤的质量降低,严重影响了块煤经济性。
2、因此,如何降低块煤的破碎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转载溜槽和物料运输装置,旨在解决如何降低块煤的破碎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转载溜槽,所述转载溜槽包括:
3、溜槽,所述溜槽设置有物料通道,所述溜槽沿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用于与进料物料运输机对接;
4、第一缓冲机构,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载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溜槽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基座、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基座与所述溜槽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第二缓冲板分别与所述基座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缓冲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二缓冲板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第二缓冲板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溜槽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分流通道,所述第二缓冲板和所述溜槽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分流通道。
3.如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载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溜槽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基座、第一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基座与所述溜槽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第二缓冲板分别与所述基座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缓冲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二缓冲板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第二缓冲板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溜槽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分流通道,所述第二缓冲板和所述溜槽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分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载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座本体、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座本体与所述溜槽的内壁连接,所述座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壁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载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所述座本体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的两端均与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板包括第一板本体和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二缓冲板包括第二板本体和第六转动轴,所述第一板本体和所述第二板本体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板本体与所述溜槽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分流通道,所述第一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五凹槽,所述第五转动轴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转动轴和所述第五转动轴转动连接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板本体与所述溜槽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分流通道,所述第二板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和第六凹槽,所述第六转动轴的两端均与所述第六凹槽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转动轴和所述第六转动轴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载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沿水平方向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勇,丁文宇,胡桂林,陶冶,张鸿宇,杨福成,孙瑞滨,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