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控制,具体涉及一种光伏余电利用方法、光伏余电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1、针对可再生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多机并联协同供电场景,需要抽象出中央控制器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基本满足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实现对电网调度需求以及本地负载供电需求的等基本需求的响应;另一方面,应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产品的经济性、环境友好性。
2、目前,针对并机场景下的供电控制方法大多为选择其中一台设备作为主机,其余设备作为从机,主机根据从机上报设备光伏控制状态、储能运行状态、电表功率反馈等,综合判断当前机组是否能够增大出力或减少出力,输出均流功率指令,实现对自身设备和其余机组进行统一调度。然而,由于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难以预测性,以及关键信息的实时交互在各个环节均存在通讯延时,使得主机难以准确评估当下机组的绿电出力能力,进而导致在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性能受损、弃光等问题。
3、除此之外,对光伏电力的充分应用,目前常用控制策略都建立在光伏最大功率可知的基础上进行调控,然而在mppt控制达到最大功率点时才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余电利用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逆变器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光伏系统工作于离网模式下,各个逆变器的输出端接入交流耦合点,控制器检测交流耦合点的电压并根据所述交流耦合点的电压大小确定是否进行调控,在进行调控时是将交流耦合点处的功率处理至无余电的逆变器,如果所有逆变器均到达最大功率工作状态时,对所述交流耦合点处的电压进行降压或者限幅处理,使得所述交流耦合点处的电压在允许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余电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逆变器统计自身的功率并将功率参数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各个逆变器反馈的功率参数判断各个逆变器是否存在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余电利用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逆变器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光伏系统工作于离网模式下,各个逆变器的输出端接入交流耦合点,控制器检测交流耦合点的电压并根据所述交流耦合点的电压大小确定是否进行调控,在进行调控时是将交流耦合点处的功率处理至无余电的逆变器,如果所有逆变器均到达最大功率工作状态时,对所述交流耦合点处的电压进行降压或者限幅处理,使得所述交流耦合点处的电压在允许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余电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逆变器统计自身的功率并将功率参数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各个逆变器反馈的功率参数判断各个逆变器是否存在余电或者是否到达最大功率工作状态,结合所述交流耦合点处的功率剩余状况调整控制所述交流耦合点和各个逆变器的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余电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各个逆变器反馈的功率参数确定各个逆变器是产生余电的逆变器还是未产生余电的逆变器,将产生余电的逆变器记为第一逆变器,将未产生余电的逆变器记为第二逆变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余电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配置有第一电压阈值varef和第二电压阈值vbref,所述第一电压阈值varef小于第二电压阈值vbref;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余电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有逆变器均到达最大功率工作状态包括两种工作状态:
6.一种光伏余电利用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逆变器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光伏系统工作于并网模式下,各个逆变器的输出端接入交流耦合点,控制器检测交流耦合点的功率并根据其判断所述交流耦合点是否存在功率剩余,在检测出存在功率剩余时则将所述交流耦合点处的功率分配至无余电的逆变器,如果所有逆变器均到达最大功率工作状态时对交流耦合点处的功率进行并网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余电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逆变器统计自身的功率并将功率参数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各个逆变器反馈的功率参数判断各个逆变器是否存在余电或者是否到达最大功率工作状态,结合所述交流耦合点处的功率剩余状况调整控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紫薇,孙健文,王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格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