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7569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0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涉及河湖治理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划区:建设河湖隔离栏,通过河湖隔离栏将河湖底部划分为若干个底泥污染治理单元;布菌治理:在底泥污染治理单元内布设布菌管网,通过布菌管网在底泥污染治理单元内加入微生物降解菌落,并在底泥污染治理单元内的上层铺设沉水植物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河湖的底部设立一个个独立分隔的底泥污染治理单元,并基于这些底泥污染治理单元,布设布菌管网,使布菌管网能够下沉在底泥内,因此布菌管网内的微生物降解菌落能够通过布菌管网直接进入到底泥内,对底泥进行微生物分解和/或降解,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水对微生物的直接影响,提升底泥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湖底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1、公知的,河湖底泥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水生生物和有机物。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污染排放,河湖底泥逐渐受到污染,成为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营养盐等污染物的聚集地。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也对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2759181b,授权公告日为2022.11.22,名称为一种新型的黑臭河水内源治理方法,包括:水体表面悬浮物清理系统、水体底泥污染清除系统和水体水质提升措施。针对河湖水体的内湖污染,分别从水体表面、水底底泥和水体本身三个层面进行处理。对水体表面悬浮物、藻类、油污等,通过投加浮上型混凝剂将污染物浮上水面,再通过水面捞渣机将表面污染物收集抽送到微纳米气泡气浮设备进行处理,清水返回水体,污染物转移处置。对于水底底泥,通过底泥洗脱技术进行处理,洗脱底泥中轻质、有机的胶体污染物……;

3、传统的底泥治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清淤、化学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湖隔离栏包括:主桩(1)和隔离网(3),其中,所述主桩(1)表面开设有卡槽(101),其中,所述卡槽(101)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隔离网(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卡槽(101)对应匹配的隔离网卡件(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网卡件(301)采用T型结构,所述主桩(1)的顶部通过螺纹旋插安装或旋合安装有卡件挡头(102)。

>4.根据权利要求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湖隔离栏包括:主桩(1)和隔离网(3),其中,所述主桩(1)表面开设有卡槽(101),其中,所述卡槽(101)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隔离网(3)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卡槽(101)对应匹配的隔离网卡件(3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网卡件(301)采用t型结构,所述主桩(1)的顶部通过螺纹旋插安装或旋合安装有卡件挡头(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湖隔离栏还包括副桩(2),其中,所述副桩(2)上沿竖直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锁定孔(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湖隔离栏的建设方法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网(3)安装的具体方法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湖底泥污染物原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尚侃张肖剑李奎吴海鸥王瑞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凯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