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钻杆前置搅拌钻进的双向搅拌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538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0 13:1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钻杆前置搅拌钻进的双向搅拌钻头,属于桩基施工设备领域,包括内芯轴、外框架、密封套、外搅拌叶片、内搅拌叶片、前置搅拌叶片、钻尖、上喷浆口、下喷浆口;外搅拌叶片与内搅拌叶片交替分布,上喷浆口设置在最上层内搅拌叶片与内芯轴交接处且在内搅拌叶片背土侧,下喷浆口设置在前置搅拌叶片与内芯轴交接处且在前置搅拌叶片背土侧,前置搅拌叶片通过焊接与内芯轴连接,前置搅拌叶片上设置有钻齿,内芯轴的下端与钻尖焊接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上下两个喷浆口,下钻仅下部喷浆口工作,提钻仅上部喷浆口工作,施工过程中保证了固化材料和土的混合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桩基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内钻杆前置搅拌钻进的双向搅拌钻头


技术介绍

1、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港口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穿过软土地基地区,通过水泥土搅拌桩增强地基的强度是一种常见的改善措施。双向搅拌桩是利用水泥/固化剂作为固化材料,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和输浆泵,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材料强制搅拌混合,利用固化材料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较高地基承载力的复合地基。

2、目前,双向搅拌施工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喷射介质(水泥浆或者是粉状物质)与土层搅拌不均匀,影响桩身整体强度。原因是喷浆口均设置在下部,下钻搅拌的过程中浆液与土体经过多层相互交叉的叶片搅拌,浆液混合相对比较完全;但是当提钻时,浆液仍位于钻头下部,虽然有一层或者两层的叶片搅拌,但是仍然导致提钻喷出的浆液出现填缝聚集等现象,硬化后导致桩身强度不均匀,甚至出现桩中心强度远高于桩边缘强度。

3、基于此,本技术对现有搅拌桩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钻杆前置搅拌钻进的双向搅拌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芯轴、外框架、密封套、外搅拌叶片、内搅拌叶片、前置搅拌叶片、钻尖、上喷浆口、下喷浆口;所述内芯轴与内钻杆通过法兰连接,内搅拌叶片焊接在内芯轴上,外搅拌叶片焊接在外框架上,外搅拌叶片与内搅拌叶片交替分布,外框架上部通过外搅拌叶片与外钻杆连接,外框架下部通过耐磨套与内芯轴接触连接,前置搅拌叶片通过焊接/抱箍与内芯轴连接,前置搅拌叶片上设置有钻齿,内芯轴的下端与钻尖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钻杆前置搅拌钻进的双向搅拌钻头,其特征在于,上喷浆口和下喷浆口若在同一根浆液通道上设置时,上喷浆口和下喷浆口的切换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钻杆前置搅拌钻进的双向搅拌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芯轴、外框架、密封套、外搅拌叶片、内搅拌叶片、前置搅拌叶片、钻尖、上喷浆口、下喷浆口;所述内芯轴与内钻杆通过法兰连接,内搅拌叶片焊接在内芯轴上,外搅拌叶片焊接在外框架上,外搅拌叶片与内搅拌叶片交替分布,外框架上部通过外搅拌叶片与外钻杆连接,外框架下部通过耐磨套与内芯轴接触连接,前置搅拌叶片通过焊接/抱箍与内芯轴连接,前置搅拌叶片上设置有钻齿,内芯轴的下端与钻尖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钻杆前置搅拌钻进的双向搅拌钻头,其特征在于,上喷浆口和下喷浆口若在同一根浆液通道上设置时,上喷浆口和下喷浆口的切换通过转换装置实现,转换装置通过外力改变上喷浆口和下喷浆口的开合状态;上喷浆口和下喷浆口若在不同根浆液通道上设置时,上喷浆口和下喷浆口的切换通过转换装置实现,转换装置通过外力切换不同浆液通道与上喷浆口和下喷浆口的连接;转换装置所受的外力包括人工操作,钻杆不同方向旋转转动带动转换装置,转换装置连接的外部结构受力传递给转换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钻杆前置搅拌钻进的双向搅拌钻头,其特征在于,内搅拌叶片与水平面内第一、四象限夹角为10°~50°,外搅拌叶片与水平面内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杰朱庆凯李建平冯振桐刘光磊武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