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473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0 13:06
本申请涉及隔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包括:连接板一,其下表面固定有橡胶块一,所述橡胶块一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块二,所述橡胶块二的下表面固定有连接板二;减震组件,其与连接板一连接,用于吸收支座晃动产生的冲击力;辅助组件,其与减震组件联动,将支座内部的积水排出;隔震组件,其与连接板一连接,用于进一步减小建筑晃动对支座造成危害。通过高阻尼橡胶和减震组件之间的配合,达到了吸收建筑对支座产生的冲击力的同时能够制动荷载的作用,实现了动态自适应的制动荷载调节功能,从而提高了支座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适应性,解决了支座在高频振动下过度疲劳的问题,延长了支座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震,具体为一种建筑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1、在地震区,用于房屋、桥梁或其他结构的隔震橡胶支座,在地震发生时可以有效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从而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物和桥梁的破坏和损害,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隔震支座作为重要的减震装置,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中,以减少地震或其他外部冲击对建筑物的影响。然而,传统的隔震支座在应对复杂多变的荷载条件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应对高频振动及动态荷载方面,支座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常常受到限制。

2、传统的隔震支座通常使用普通的橡胶材料来吸收地震引起的水平振动和冲击力,虽然在静态或较低频的地震波作用下效果显著,但当建筑物长期受到高频振动作用时,普通橡胶材料的阻尼性能不足,导致支座在高频情况下无法有效耗散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隔震支座,解决了建筑物长期受到高频振动作用时,普通橡胶材料的阻尼性能不足,导致支座在高频情况下无法有效耗散能量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块二(4)的内部设置有高阻尼橡胶(3),所述高阻尼橡胶(3)的外壁上端设置在连接板一(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二(5)的内部开设有集水槽(9),所述连接板二(5)的内部固定有多个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的外壁固定在集水槽(9)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7)包括压板(701),所述压板(701)的外壁固定在支撑块(608)的外壁,所述压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块二(4)的内部设置有高阻尼橡胶(3),所述高阻尼橡胶(3)的外壁上端设置在连接板一(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二(5)的内部开设有集水槽(9),所述连接板二(5)的内部固定有多个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的外壁固定在集水槽(9)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7)包括压板(701),所述压板(701)的外壁固定在支撑块(608)的外壁,所述压板(701)的下表面固定有气囊(702),所述气囊(702)的下表面固定在连接板二(5)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702)的底端固定有多个导气管(703),所述导气管(703)的外壁设置在集水槽(9)的内部,所述导气管(703)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7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组件(8)包括支撑板一(801),所述支撑板一(80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瑞丁以维
申请(专利权)人:威楚建设集团云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