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水泥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3889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0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水泥房,包括:至少两个水泥房体,沿竖直方向上下依次设置,水泥房体包括沿水平方向依次围绕设置的第一安装模块、第二安装模块、第三安装模块、第四安装模块和设置在顶部的第五安装模块,第一安装模块、第二安装模块及第四安装模块分别对应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不同大小形状的第一子模块、第二子模块及第三子模块;多个对接结构,分别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子模块之间,以使相邻两个子模块固定连接;多个连接结构,分别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水泥房体之间的各对角处,以使相邻两个水泥房体之间固定连接,进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泥房建造方式需现场浇筑且难以满足不同尺寸结构的需求导致建造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水泥房,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水泥房。


技术介绍

1、目前,预制水泥房广泛应用于电力设施领域,如变电站、变压器、开关站等。传统的配电房建设模式通常涉及现场浇筑或拼装预制构件,通过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每一层浇筑后等待一定时间使其初步凝固,再进行下一层浇筑。在浇筑过程中,需要连续施工以避免冷缝的产生,同时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以排除空气,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浇筑完成后,混凝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使其完全硬化和固化。养护期间通常需要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以促进硬化过程,养护结束后,拆除模板,露出初步成型的结构。

2、然而,传统的水泥房建设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3、1、水泥房尺寸和结构固定,难以适应不同需求和环境变化。现有的水泥房尺寸和结构设计较为复杂,需要现场施工时进行基础浇筑、构件安装和装饰处理,不仅耗时长,而且在设计、生产和施工各环节之间存在明显的割裂,导致效率低下、成本增加和质量不一。

4、2、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较低。水泥房的定位主要依赖于人工测量和固定,容易出现误差和偏移,影响水泥房的稳定性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水泥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模块(1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窗口(111),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子模块(110)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缺口(111a),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子模块(110)上的所述第一缺口(111a)围绕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窗口(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水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模块(11)上还设有进出门口(112),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子模块(110)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二缺口(112a),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模块(120)上的所述第二缺口(112a)围绕设置以形成所述进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水泥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模块(1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窗口(111),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子模块(110)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缺口(111a),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子模块(110)上的所述第一缺口(111a)围绕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窗口(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水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模块(11)上还设有进出门口(112),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子模块(110)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二缺口(112a),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模块(120)上的所述第二缺口(112a)围绕设置以形成所述进出门口(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模块(12)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窗口(121),至少四个所述第二子模块(120)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三缺口(121a),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子模块(120)上的所述第三缺口(121a)围绕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二窗口(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安模块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三窗口(131),至少四个所述第三子模块(130)的外周面上设有第四缺口(131a),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子模块(130)上的所述第四缺口(131a)围绕设置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桄耀徐立成严嘉林马伟强陈建华李锐财黄劲峰柳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