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245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光控电路部分、多谐振荡电路部分、发光电路部分,执行电路部分与多谐振荡电路部分连接。电源的电压为3V。发光电路部分为5个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电源给电路供电,通过光控电路部分感应光线强弱发出信号,经过多谐振荡电路部分后使发光电路部分的5个二极管发光,执行电路部分用于控制单片机结构的前进方向。(*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单片机应用
,涉及一种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
技术介绍
单片机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采用单片机电路可以用来控制二极管发光,而采用 单片机控制发光并运动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实现起来比较繁琐,且运行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可以控制发光及行走, 电路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包括依次连接 的电源、光控电路部分、多谐振荡电路部分、发光电路部分,执行电路部分与多谐振荡电路 部分连接。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电源的电压为3V。发光电路部分为5个发光二极管。本技术的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电源给电路供电,通过光控电路部分感 应光线强弱发出信号,经过多谐振荡电路部分后使发光电路部分的5个二极管发光,执行 电路部分用于控制单片机结构的前进方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源,2.光控电路部分,3.多谐振荡电路部分,4.发光电路部分,5.执行 电路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的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 电源1、光控电路部分2、多谐振荡电路部分3、发光电路部分4,执行电路部分5与多谐振荡 电路部分3连接。其中电源1的电压为3V ;光控电路部分2由光敏电阻器、电位器和晶体管组成;发 光电路部分4为5个发光二极管;使用集成电路来构成多谐振荡电路部分3。本技术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电源1给电路供电,通过光控电路部分2感 应光线强弱发出信号,经过多谐振荡电路部分3后使发光电路部分4的5个二极管发光,执 行电路部分5用于控制单片机结构的前进方向。权利要求一种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1)、光控电路部分(2)、多谐振荡电路部分(3)、发光电路部分(4),执行电路部分(5)与所述多谐振荡电路部分(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1)的电压 为3V。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电路部分 (4)为5个发光二极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光控电路部分、多谐振荡电路部分、发光电路部分,执行电路部分与多谐振荡电路部分连接。电源的电压为3V。发光电路部分为5个发光二极管。本技术的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电源给电路供电,通过光控电路部分感应光线强弱发出信号,经过多谐振荡电路部分后使发光电路部分的5个二极管发光,执行电路部分用于控制单片机结构的前进方向。文档编号H05B37/02GK201569899SQ200920317050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张江敏, 白恒 申请人:西安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发光行走的单片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1)、光控电路部分(2)、多谐振荡电路部分(3)、发光电路部分(4),执行电路部分(5)与所述多谐振荡电路部分(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恒张江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