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防尘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降尘减阻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光学设备(如摄像头等)已在车辆上普及,极大拓展了盲区视野,增加了行车安全性。同时,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汽车已走进家家户户,人们对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车身脏污尤其是尾部摄像头和背窗这两个地方的积灰问题的抱怨成倍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尘减阻装置及车辆,以解决尾部摄像头和背窗积灰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降尘减阻装置包括底盘组件、后轮罩、浓度感应器、控制器、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两个后轮罩分别设置于底盘组件的两侧,后轮罩下端部的竖直高度低于底盘组件底面的竖直高度,第一导流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底盘组件靠近车尾的一端,第二导流件可升降地设置于后轮罩靠近车尾的下端部浓度感应器设置于底盘组件,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导流件的活动端朝向远离车身的方向转动预设角度,以降低底盘组件尾部气流的上卷高度,当浓度感应器测得粉尘浓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浓度值时,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组件(100)、后轮罩(200)、浓度感应器(400)、控制器(500)、第一导流件(600)和第二导流件(700),两个所述后轮罩(200)分别设置于所述底盘组件(100)的两侧,所述后轮罩(200)下端部的竖直高度低于所述底盘组件(100)底面的竖直高度,所述第一导流件(60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盘组件(100)靠近车尾(1000)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流件(700)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后轮罩(200)靠近车尾(1000)的下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600)设有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组件(100)、后轮罩(200)、浓度感应器(400)、控制器(500)、第一导流件(600)和第二导流件(700),两个所述后轮罩(200)分别设置于所述底盘组件(100)的两侧,所述后轮罩(200)下端部的竖直高度低于所述底盘组件(100)底面的竖直高度,所述第一导流件(60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盘组件(100)靠近车尾(1000)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流件(700)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后轮罩(200)靠近车尾(1000)的下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600)设有第一导流面(610),所述第一导流面(610)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件(600)背离所述底盘组件(100)的一端,当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第一导流面(610)和所述底盘组件(100)的底面共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600)的活动端设置于靠近车尾(100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件(700)设有第二导流面(710),所述第二导流面(710)从所述第二导流件(700)靠近车尾(1000)的一端向靠近车轮(2000)的一端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导流面(710)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流面(710)靠近车轮(2000)一端的竖直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导流面(710)远离车轮(2000)一端的竖直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尘减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件(700)朝向靠近车轮(2000)的一端设有遮挡面(720),所述遮挡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子龙,初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