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早强型含超细尾泥的充填料,包括超细尾泥和凝胶材料;其中超细尾泥与凝胶材料的重量比为3.5‑5:1;所述凝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高炉水淬渣45‑55份;转炉钢渣30~40份;脱硫副产物5~15份;外加剂1~3份;所述外加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硅酸三钙12‑23份,硅酸钙24‑28份,铝酸三钙11‑27份,铁铝酸四钙3‑12份,硅灰5‑15份,七铝酸十二钙3‑8份,甲基聚羧酸3‑8份,乙酸乙烯酯3‑12份,氯化钙3‑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提高了超细尾泥利用率,同时充填体早期强度(1天≥1MPa),合理解决了超细尾泥堆存和充填采矿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凝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早强型含超细尾泥的充填料。
技术介绍
1、矿业生产中产出大量的超细尾矿堆存于地面,造成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问题。充填采矿技术将尾砂等废弃物回填采空区,其在提高资源回收率,保护环境,保障矿山开采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填采矿方法应用也日益广泛。然而,随着矿山开采出矿品位的下降,为保证选矿指标,矿石的磨矿粒度逐渐下降造成选厂产出尾砂粒级越来越细,这给充填系统相关的浓缩,制备输送及充填体强度形成都带来了新的变化和要求。并且,这些超细尾矿砂及尾矿泥其中的矿物组分复杂,利用价值低且利用难度大,由于环保等要求,征占排土场对于矿山企业越发困难,同时在用尾矿库数量逐年减少。如何合理利用超细尾矿砂及尾矿泥是废物回收的一个难题。通过膏体技术对超细尾泥、高炉水淬渣、转炉钢渣及电厂脱硫副产物进行协同处置,实现固废资源化的利用,不仅有效地解决尾矿库安全、污染问题,并且添加少量适用于固废基胶凝材料的外加剂,在井下能够有效地提高充填体早期强度和接顶率,控制岩层移动。同时厂前回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从而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早强型含超细尾泥的充填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超细尾泥和凝胶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强型含超细尾泥的充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硅酸三钙17份,硅酸钙26份,铝酸三钙19份,铁铝酸四钙8份,硅灰10份,七铝酸十二钙5份,甲基聚羧酸6份,乙酸乙烯酯7份,氯化钙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强型含超细尾泥的充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包含转炉钢渣粉35份,高炉水淬渣粉50份,脱硫副产物12份,外加剂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强型含超细尾泥的充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尾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早强型含超细尾泥的充填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超细尾泥和凝胶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强型含超细尾泥的充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剂按重量份计包括:硅酸三钙17份,硅酸钙26份,铝酸三钙19份,铁铝酸四钙8份,硅灰10份,七铝酸十二钙5份,甲基聚羧酸6份,乙酸乙烯酯7份,氯化钙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强型含超细尾泥的充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包含转炉钢渣粉35份,高炉水淬渣粉50份,脱硫副产物12份,外加剂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强型含超细尾泥的充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尾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sio2 28-39份,cao 3-22份,al2o3 2-17份,mgo 3-14份,fe2o3 2-20份,p2o5 0-3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强型含超细尾泥的充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炉钢渣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sio2 3-20份,mgo1-6份,al2o3 1-5份,cao22-55份,fe2o312-26份,p2o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碧瑶,施士虎,温震江,贺茂坤,刘育明,郭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