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志乐专利>正文

一种迂回式动水养殖池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0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池体、进水闸门、排水闸门等构成的迂回式动水养殖池塘,其特征是池体内部设有一道及一道以上导水隔壁墙,导水隔壁墙一端与池体坝壁或附属隔壁墙相接,另一端游离,与对向的池体坝壁或附属隔壁墙之间留有缺口,多道导水隔壁墙间隔相向与池体坝壁或附属隔壁墙相接,整个池面形成长条迂回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的新型池塘,特别是一种长条形迂回式动水养殖池塘
技术介绍
池塘养殖是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先后蓬勃发展起鱼类池塘养殖、虾蟹池塘养殖、鲍鱼和海参池塘养殖,以及水产养殖苗种的池塘培育等,养殖水体约百亿立方米(数十万公顷),如此大的养殖规模,曾为我国水产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有的养殖池塘,是以水面整片划一的长宽比不大的长方形为主,其大小从几十平方米到十几万平方米不等,无论是何种形状和何等大小的池塘,其池内水面都是整片划一的,进、排水装置设在池塘一端,或分设池塘两端,这种形式的养殖池塘,除极少数设有搅水增氧机械外,绝大多数池塘只在进排水时进排水口附近有明显的水体流动现象,其余时间没有明显的水流产生,大部分面积水体较死,水体交换率很低,远离进排水口的池角往往成为死角,池内水质不能匀衡划一,局部时常处于缺氧状态,养殖生物得不到适宜的生长环境,且这种水体缺乏流动的养殖池塘,养殖生物的代谢物、粪便、残饵及其它沉积物不能被及时排出池外而在池底腐败,从而造成了养殖生物的病害多发、生长速度较慢以及养殖容量下降,生产效益低下。特别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相继修建或改建的许多海参养殖池塘,由于池内水体不活的原因,海参死亡现象频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设置在池体内的导水隔壁墙和推动池水循环流动的水车或水泵,使池水处于良好地流动状态,改善和优化池塘内养殖生物的生长环境,实现减少病害、增产高效的健康养殖。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由池体、进水闸门、排水闸门等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在池体内部设有一道及一道以上导水隔壁墙,导水隔壁墙一端与池体坝壁或附属隔壁墙相接,另一端游离,与对向的池体坝壁或附属隔壁墙之间留有缺口,多道导水隔壁墙间隔相向与池体坝壁或附属隔壁墙相接,整个池面形成长条迂回形。本专利技术还有如下特点,进水闸门和排水闸门分别设在迂回的长条形两端的池体坝壁或附属隔壁墙上。本专利技术还有如下特点,在排水闸门内侧处,设有水车或水泵。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水隔壁墙,将池塘大面积的养殖水面,设置成长条形迂回的形式,使池塘水面成为长大于宽的迂回式长条形养殖区,同时在排水闸门内侧处设有水车或水泵,通过渠道或管道将水推向进水闸门内侧处,在进水或排水时,水体沿迂回的长条形养殖区规则地定向流动,在不进排水时,启动水车或水泵使池水循环流动。这种长条形迂回式的动水养殖池塘,养殖生物的代谢物、粪便、残饵及其它沉积物被及时排出池外,池底腐败物减少,为养殖生物创造了一个模拟自然的动水条件,水质优良,池内无死角,病害得到抑制,养殖生物的放养密度和养殖经济效益可提高一倍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奇数迂回式动水养殖池塘平面示意图。1池体坝壁,2导水隔壁墙,3进水闸门,4排水闸门,5水车或水泵,6渠道或管道。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由池体坝壁1、进水闸门3、排水闸门4等构成,池体内部设有一道及一道以上一端与池体坝壁1相接,另一端游离,与对向的池体坝壁1或附属隔壁墙之间留有缺口,间隔相向与池体坝壁1相接的迂回式导水隔壁墙2,整个池面形成长条形迂回式的养殖区,在迂回的长条形养殖区两端的池体坝壁1上分别设有进水闸门3和排水闸门4,在排水闸门4内侧处,设置有推动池水流动的水车或水泵5,水车或水泵5与渠道或管道6一端相接,渠道或管道6的另一端延伸至进水闸门3的内侧处。池体是指由池体坝壁围建成的包括池底等在内的池塘。池体坝壁1是传统的土石坝或砖石彻体或混凝土结构,池体内的导水隔壁墙2材料是砖石彻体或混凝土或土石坝等,池体内的导水隔壁墙2一端与池体坝壁1相接,另一端游离,与对向的池体坝壁1或附属隔壁墙之间留有缺口,游离端距对向池体坝壁1的距离与长条形养殖区的宽度相当,导水隔壁墙2的底部与池体底接实,相临导水隔壁墙2间隔相向排列,间隔距离1-50m,使整体池面成为长大于宽的长条迂回形式的养殖区,导水隔壁墙2是直的或曲的,池体坝壁1和导水隔壁墙2及进水闸门3和排水闸门4都高于水面。进水闸门3和排水闸门4的闸板宽度是长条形养殖区宽度的1/2-1/20,用在潮间带养殖池塘时,保证在高潮时前或后3小时内的通水量达到池塘总水量的1/3-1/2,养殖过程中进排水时长条形养殖区的水体平均流动速度是5-30cm/s,水车或水泵5的推水量也满足这一流速。长条形养殖区的宽度为1-40m,总长度是宽度的10-50倍,长条形养殖区的迂回总长度不大于2000m为宜,池水深度1-4m。在进水或排水过程中,池水沿迂回的长条形养殖区流动,在池外水环境不良或养殖不需换水时,关闭进水闸门3和排水闸门4,启动水车或水泵5,使池水循环流动,为养殖生物创造一个模拟自然的动水环境,有利于水产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特别适合海参池塘养殖,可使海参存养密度达到50头/m2左右,比常规池塘养殖高出30头/m2以上。本专利技术给出三个实施例,分述如下实施例1长条形奇数迂回形式的潮间带养殖池塘,长条形养殖区以奇数迂回,导水隔壁墙2的道数是偶数,进水闸门3和排水闸门4分别设在迂回的长条形养殖区两端的池体坝壁1处,在排水闸门4的内侧处设置水泵5,水泵5与渠道或管道6相接,渠道或管道6延伸至进水闸门3的内侧处。进水闸门3和排水闸门4的宽度是长条形养殖区宽度的1/10,保证在高潮时前或后3小时的通水量达到池塘总水量1/3,养殖过程中,进水或排水时长条形养殖区内水体的平均流动速度在5~15cm/s之间,水泵的提水量也满足这一流速,长条形养殖区的宽度为25m,总长度是宽度的50倍,池水深度3m。进水时关闭排水闸门4打开进水闸门3,排水时关闭进水闸门3打开排水闸门4,在进水或排水过程中,池水沿迂回的长条形养殖区流动,在池外水环境不良或养殖不需换水时,关闭进水闸门3和排水闸门4,启动水泵5使池水循环流动,达到了进水新鲜,陈枯水排放彻底,整池无死角,养殖生物的代谢物、粪便、残饵和其它沉积物及时排出池外的效果,在这种条件下,池内水质优良,养殖效果可增加一倍以上。这个实施例适用于潮间带养殖池塘,特别适用于多池连片、有公用进水渠和排水渠的潮间带养殖池塘。实施例2长条形偶数迂回形式的潮间带动水养殖池塘,长条形养殖区以偶数迂回,导水隔壁墙2的道数是奇数,迂回的长条形养殖区的两端在池体的同一侧,在迂回的长条形养殖区两端侧的池体坝壁1内侧处,增设一道附属隔壁墙,附属隔壁墙的中间段与迂回的长条形养殖区两端侧的池体坝壁1平行,附属隔壁墙的两端段与迂回的长条形养殖区两端侧的池体坝壁1垂直并相接,附属隔壁墙与池体坝壁1形成渠道,渠道的宽度小于或等于长条形养殖区的宽度,奇数序号的导水隔壁墙2的首端与附属隔壁墙相接,偶数序号的导水隔壁墙2的首端与附属隔壁墙对向的池体坝壁相接,在附属隔壁墙一端段处设有进水闸门3,在附属隔壁墙另一端段处设有排水闸门4,在构成渠道的池体坝壁1上设有总闸门,在排水闸阀4内侧处设有水车5。总闸门、进水闸门3和排水闸门4的宽度是长条形养殖区宽度的1/8,保证在高潮时前或后3小时的通水量达到池塘总水量1/3,养殖过程中,进水或排水时长条形养殖区内水体的平均流动速度在5~15cm/s之间,水泵的提水量也满足这一流速,长条形养殖区的宽度为12m,总长度是宽度的50倍,池水深度3m。进排水时总闸门处开启状态,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池体、进水闸门、排水闸门等构成的迂回式动水养殖池塘,其特征是池体内部设有一道及一道以上导水隔壁墙,导水隔壁墙一端与池体坝壁或附属隔壁墙相接,另一端游离,与对向的池体坝壁或附属隔壁墙之间留有缺口,多道导水隔壁墙间隔相向与池体坝壁或附属隔壁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乐
申请(专利权)人:宋志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