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7029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核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及其施工方法,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包括:底板结构;钢筋网结构,包括水平筋和拉筋,拉筋的一端与底板结构相连接,另一端与水平筋相连接;可拆桁架结构,包括可拆桁架单元和桁架连接组件,桁架连接组件适于将相邻两个可拆桁架单元相连接;可拆桁架单元包括上弦构件和腹构件,上弦构件设置于钢筋网结构远离底板结构的一侧,腹构件的第一方向一端与上弦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解决了针对大跨度楼板、受限空间楼板、脚手架支撑困难的楼板等区域的施工难题,实现了免模免脚手架支撑,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核工程厂房的楼板一般采用传统的满堂撑脚手架施工方法,但是此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受限空间脚手架无法搭设、模板支设困难、人员通行困难、人工环境差,此外,也存在现场绑扎钢筋、脚手架搭设与拆除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密闭环境或高空作业施工安全风险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核工程楼板施工方法在受限空间脚手架和模板支设困难,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包括:

3、底板结构,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设置于每相邻两个第二底板之间,第一底板适于与第二底板进行拼接;

4、钢筋网结构,包括水平筋和拉筋,水平筋设置于底板结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拉筋的第一方向一端适于与底板结构相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水平筋相连接;

5、可拆桁架结构,设置于底板结构沿第一方向靠近钢筋网结构的一侧;可拆桁架结构包括可拆桁架单元和桁架连接组件,桁架连接组件适于将相邻两个可拆桁架单元相连接;可拆桁架单元包括上弦构件和腹构件,上弦构件设置于钢筋网结构沿第一方向远离底板结构的一侧,腹构件的第一方向一端与上弦构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拆卸连接。

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主要包括底板结构、钢筋网结构和可拆桁架结构,钢筋网结构包括水平筋和拉筋,拉筋的第一方向两端分别与水平筋和底板结构相连接,从而实现底板结构与钢筋网结构的集成,可拆桁架结构包括可拆桁架单元和桁架连接组件,桁架连接组件与相邻两个可拆桁架单元可以通过例如螺栓和/或螺钉拆卸连接,可拆桁架单元包括上弦构件以及与上弦构件相连接的腹构件,腹构件沿第一方向远离上弦构件的一端与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可以通过例如螺栓和/或螺钉拆卸连接,从而将底板结构、钢筋网结构和可拆桁架结构集成为一种基于可拆卸桁架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同时便于可拆桁架结构的安装与拆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底板结构能够作为混凝土浇筑的底模板,同时底板结构可以充当下层钢筋,且底板结构、钢筋网结构和可拆桁架结构能够共同承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载荷,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质量,同时实现免模免脚手架支撑,极大地减少了现场绑扎钢筋的工作量和/或人工投入量,解决了针对大跨度楼板、受限空间楼板、脚手架支撑困难的楼板等区域的施工难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在施工结束后,可将可拆桁架结构从底板结构上拆除,实现可拆桁架结构的重复利用,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底板的第三方向两侧设置有台阶部,台阶部适于与第二底板搭接;

8、楼板集成结构模块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适于将台阶部与第二底板拆卸连接;台阶部上和第二底板的第三方向两侧均开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一螺栓孔内适于安装第一紧固件;

9、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沿第三方向拼接形成底板单元,若干底板单元沿第二方向拼接形成底板结构。

10、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底板的第三方向两侧设置台阶部,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将台阶部与第二底板相连接,从而降低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组装难度,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板结构还包括底板连接件,底板连接件设置于相邻两个底板单元之间,底板连接件适于与相邻两个底板单元拆卸连接;

12、楼板集成结构模块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适于将底板连接件与底板单元拆卸连接;底板连接件上以及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第二方向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内适于安装第二紧固件。

13、有益效果:从而实现底板结构沿楼板的跨度方向布置,并能够降低底板结构的组装难度,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底板结构能够作为混凝土浇筑的底模板,同时底板结构可以充当下层钢筋,从而承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载荷,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质量,同时实现免模免脚手架支撑,极大地减少了现场绑扎钢筋的工作量和/或人工投入量。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板结构还包括套筒,套筒固定设置于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沿第一方向朝向可拆桁架结构的一侧;

15、拉筋沿第一方向的一端与套筒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水平筋绑扎固定。

16、有益效果:套筒不仅能够与拉筋快速连接,还能够对拉筋以及整个钢筋网结构快速精准定位,底板结构用于混凝土浇筑的底模板,并充当下层钢筋,减少了钢筋的布置,节省了人工投入,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底板结构与拉筋和水平筋共同浇筑成为一体,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质量。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腹构件包括支撑部及其第一方向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18、可拆桁架单元还包括第三紧固件,第三紧固件适于将第一连接部与上弦构件拆卸连接;上弦构件和第一连接部上均开设有第三螺栓孔,第三螺栓孔内适于安装第三紧固件;

19、可拆桁架单元还包括第四紧固件,第四紧固件适于将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上均开设有第四螺栓孔,第四螺栓孔内适于安装第四紧固件。

20、有益效果:通过第三紧固件将第一连接部与上弦构件拆卸连接,以便于上弦构件与腹构件的拆装,从而便于可拆桁架单元的预制;通过第四紧固件将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拆卸连接,以便于可拆桁架结构与底板结构的拆装,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实现可拆桁架结构的重复利用,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桁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桁架连接件,第一桁架连接件设置于相邻两个上弦构件之间,第一桁架连接件与相邻两个上弦构件拆卸连接;可拆桁架结构还包括第五紧固件,第五紧固件适于将第一桁架连接件与上弦构件拆卸连接;第一桁架连接件上和上弦构件的第二方向两侧均开设有第五螺栓孔,第五螺栓孔内适于安装第五紧固件。

22、有益效果:从而实现可拆桁架结构沿楼板的跨度方向布置,并能够使得可拆桁架结构承担混凝土的载荷,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质量,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硬化至预设条件时,还能够拆除第一桁架连接件,便于进一步将可拆桁架结构分体拆除,实现模数化制造和重复利用,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2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桁架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桁架连接件,第二桁架连接件设置于相邻两个腹构件之间,第二桁架连接件与相邻两个腹构件拆卸连接;可拆桁架结构还包括第六紧固件,第六紧固件适于将第二桁架连接件与支撑部拆卸连接;第二桁架连接件和支撑部上均开设有第六螺栓孔,第六螺栓孔内适于安装第六紧固件。

24、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底板连接件、第一桁架连接件和第二桁架连接件,从而将底板结构和可拆桁架结构组装形成不同标准模数的可拆桁架结构单元,再将标准单元进一步拼接成整个楼板需求的长度,从而使得可拆桁架结构模块形成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11)的第三方向两侧设置有台阶部(1111),所述台阶部(1111)适于与所述第二底板(112)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10)还包括底板连接件(12),所述底板连接件(1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底板单元(11)之间,所述底板连接件(12)适于与相邻两个所述底板单元(11)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10)还包括套筒(13),所述套筒(13)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111)和/或所述第二底板(112)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可拆桁架结构(30)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构件(312)包括支撑部(3121)及其第一方向两端的第一连接部(3122)和第二连接部(31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连接组件(32)包括第一桁架连接件(321),所述第一桁架连接件(321)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上弦构件(311)之间,所述第一桁架连接件(321)与相邻两个所述上弦构件(311)拆卸连接;所述可拆桁架结构(30)还包括第五紧固件(45),所述第五紧固件(45)适于将所述第一桁架连接件(321)与所述上弦构件(311)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桁架连接件(321)上和所述上弦构件(311)的第二方向两侧均开设有第五螺栓孔(55),所述第五螺栓孔(55)内适于安装所述第五紧固件(4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连接组件(32)还包括第二桁架连接件(322),所述第二桁架连接件(32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腹构件(312)之间,所述第二桁架连接件(322)与相邻两个所述腹构件(312)拆卸连接;所述可拆桁架结构(30)还包括第六紧固件(46),所述第六紧固件(46)适于将所述第二桁架连接件(322)与所述支撑部(3121)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桁架连接件(322)和所述支撑部(3121)上均开设有第六螺栓孔(56),所述第六螺栓孔(56)内适于安装所述第六紧固件(46)。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可拆桁架结构(30)在所述底板结构(10)上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底板结构(10)共同形成第一浇筑空间(61),所述第一浇筑空间(61)内适于浇筑形成第一混凝土层(71);

9.一种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11)的第三方向两侧设置有台阶部(1111),所述台阶部(1111)适于与所述第二底板(112)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10)还包括底板连接件(12),所述底板连接件(1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底板单元(11)之间,所述底板连接件(12)适于与相邻两个所述底板单元(11)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10)还包括套筒(13),所述套筒(13)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111)和/或所述第二底板(112)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可拆桁架结构(30)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构件(312)包括支撑部(3121)及其第一方向两端的第一连接部(3122)和第二连接部(31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板集成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连接组件(32)包括第一桁架连接件(321),所述第一桁架连接件(321)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上弦构件(311)之间,所述第一桁架连接件(321)与相邻两个所述上弦构件(311)拆卸连接;所述可拆桁架结构(30)还包括第五紧固件(45),所述第五紧固件(45)适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孝移徐国祯赵丹陈健王涛史晨程彭博东芳付静任合欢陈超群顾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