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卧床患者翻身辅助相关,具体涉及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1、对于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大多不能自主翻身,病人卧床时长时间只能处于同一体位,即平躺的状态,这样容易产生褥疮等病症,而且会引起病人的身体功能退化,进而需要医护人员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操作,目前大多的对于卧床患者的翻身采用的人工辅助翻身的方式,即首先将患者的头部转向翻身方向,并使患者双手交叉放在肚子上,两腿屈膝;医务人员一前臂托着患者肩部,另一臂托着臀部,用手臂的力量,将患者移近床缘,轻轻将患者转向对侧,完成对于患者的翻身操作,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格不同,在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操作时,对于单人操作来说难度较高,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辅助装置。
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辅助装置,它包括基板,该基板顶面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挡板,该基板顶面两端对称设置有与第一挡板相接的第二挡板;所述的基板底面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脚,该基板顶面中部设置有沿其长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板(1),该基板(1)顶面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挡板(2),该基板(1)顶面两端对称设置有与第一挡板(2)相接的第二挡板(3);所述的基板(1)底面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脚(6),该基板(1)顶面中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中承板(4);两个所述的第二挡板(3)相近的一端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限位安置板(5),两个所述的第一挡板(2)相近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安置板(5)相接的第二限位安置板(31);所述的第二限位安置板(31)、第一限位安置板(5)及中承板(4)顶面齐平;所述的基板(1)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两个以中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板(1),该基板(1)顶面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挡板(2),该基板(1)顶面两端对称设置有与第一挡板(2)相接的第二挡板(3);所述的基板(1)底面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脚(6),该基板(1)顶面中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中承板(4);两个所述的第二挡板(3)相近的一端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限位安置板(5),两个所述的第一挡板(2)相近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安置板(5)相接的第二限位安置板(31);所述的第二限位安置板(31)、第一限位安置板(5)及中承板(4)顶面齐平;所述的基板(1)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两个以中承板(4)为中心呈对称布置的用于使患者平躺的支撑板(7),两个所述的支撑板(7)底壁与第一限位安置板(5)顶壁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的支撑板(7)与中承板(4)相近的一端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耳座(8),另一个所述的支撑板(7)与中承板(4)相近的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耳座(9),所述的第一连接耳座(8)位于两个所述的第二连接耳座(9)之间;两个所述的第一挡板(2)之间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一连接轴(10),该第一连接轴(10)与第一连接耳座(8)及第二连接耳座(9)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支撑板(7)底面处与中承板(4)相近的一端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三耳座组(11),两个所述的支撑板(7)均可转动进而辅助躺在两个支撑板(7)之间的患者进行翻身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承板(4)与第二挡板(3)之间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一丝杆轴(12),该第一丝杆轴(12)上设置有与其螺纹旋接配合的第一驱动板(15),该第一驱动板(15)底壁与基板(1)顶壁贴合滑动;所述的第一驱动板(15)顶部设置有第四耳座组(16),同侧且同端的第四耳座组(16)与第三耳座组(11)之间位置对应,同侧同端的第四耳座组(16)与第三耳座组(11)之间通过铰轴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连杆(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1)顶面处设置有四个与第一丝杆轴(12)位置对应的止挡板(14),所述的第一丝杆轴(1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梦晴,闫玲,王艺静,赵蔷薇,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