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篓式精养新模式及其专用河蟹养殖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995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蟹篓式精养新模式,使用专用河蟹养殖篓,在其底部盛装一些泥土,在池塘或稻田或流水槽中,将专用河蟹养殖篓下部分置于水中,进行一篓单只或两只个体相近的河蟹养殖,所述的专用河蟹养殖篓,主要由篓身和篓盖组成,所述篓身为单向开口的上粗下细的锥形圆柱状壳体,篓底为圆形平板,与篓底相邻接的壳体壁周设置一段一定高度的盛泥光板壁,在靠近开口处的壳体壁周也设置一段一定高度的防逃光板壁,壳体壁的中段均匀地分布着圆形或者长方形透水孔,所述篓盖为圆盘形,篓盖的中心点呈辐射状漏斗形倒刺状饲料投喂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因为设施简单,实施方便,河蟹存活率高,投入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蟹养殖模式,具体地说是一种河蟹篓式精养新模式及其专用河蟹养殖篓


技术介绍

1、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优质水产品需求的增加,河蟹养殖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河蟹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等特点,其生命周期包括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阶段。河蟹的寿命与它的性别、性腺成熟的时间以及生态环境有关,一般的河蟹寿命为2年左右。从幼体开始计算,雄性河蟹的寿命大概是22个月,雌性河蟹的寿命通常为24个月,在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值之后就趋于死亡,幼蟹到成年河蟹每年脱壳的次数通常为5次,具体时间大致是清明前后第一次脱壳,谷雨前后第二次脱壳,小满前后第三次脱壳,夏至前后第四次脱壳,立秋前后第五次脱壳。河蟹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水草丰富的水域中。河蟹养殖目前的主要模式是池塘养殖,这种模式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等优点;湖泊养殖是利用天然湖泊进行河蟹养殖,具有生态环境好、产量高等优点,但管理难度较大;稻田养殖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模式,是将河蟹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蟹篓式精养新模式,其特征在于:使用专用河蟹养殖篓,在其底部盛装一些泥土,在池塘或稻田或流水槽中,将专用河蟹养殖篓下部分置于水中,进行一篓单只或两只个体相近的河蟹养殖。

2.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河蟹篓式精养新模式中所述的专用河蟹养殖篓,主要由篓身和篓盖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篓身为单向开口的上粗下细的锥形圆柱状壳体,其上粗的开口外缘朝外向篓身方向卷曲成半圆状,下细的篓底为圆形平板,与篓底相邻接的壳体壁周设置一段一定高度的盛泥光板壁,在靠近开口处的壳体壁周也设置一段一定高度的防逃光板壁,壳体壁的中段均匀地分布着圆形或者长方形透水孔;所述篓盖为圆盘形,直径与篓身上粗的开口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蟹篓式精养新模式,其特征在于:使用专用河蟹养殖篓,在其底部盛装一些泥土,在池塘或稻田或流水槽中,将专用河蟹养殖篓下部分置于水中,进行一篓单只或两只个体相近的河蟹养殖。

2.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河蟹篓式精养新模式中所述的专用河蟹养殖篓,主要由篓身和篓盖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篓身为单向开口的上粗下细的锥形圆柱状壳体,其上粗的开口外缘朝外向篓身方向卷曲成半圆状,下细的篓底为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会吴广成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梅河口市杏岭乡永顺渔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