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69899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厌氧单元、脱氨单元和第二厌氧单元;所述第一厌氧单元包括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级数为1+N(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级;所述第二厌氧单元包括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级数为1+M(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在厌氧单元之间增设脱氨单元,脱氨单元能有效去除初步厌氧处理产生的游离氨,减少了厌氧处理中间代谢产物对甲烷化反应的影响,保障了后续厌氧处理中甲烷化反应的进行,提升了厌氧处理对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烟酰胺,也称维生素b6或烟酰酸,由β-甲基吡啶经空气氧化成烟酸,然后与氢氧化铵作用,再加热脱水制得,生产废水主要源于过程中的提取精制工序。烟酰胺废水等工业废水,大多存在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有机氮浓度高、难生物降解污染物含量高、处理难度大、处理效果不佳等缺陷。

2、现有的高污染物浓度、高有机氮浓度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主要有:多效蒸发、高级氧化、好氧接触氧化和厌氧处理等,其中,厌氧处理具有运行成本低、氨化效率高、投资较低等优点,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厌氧处理存在cod去除率不高(有时甚至不到10%)的缺点,而低cod去除率明显限制了厌氧处理工艺在高污染物浓度、高有机氮浓度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发现影响厌氧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并降低其对厌氧处理效率的影响,对推进厌氧工艺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改善有机废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或者是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的应用。

2、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说明如下:

3、1)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厌氧处理的中间代谢产物,特别是厌氧氨化产生的高浓度氨,是导致厌氧cod去除率不高的主要因素。高浓度氨导致废水中的游离氨浓度增大,高浓度的游离氨显著抑制了厌氧处理的甲烷化反应,从而导致厌氧反应大多停留在水解段,水解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无法有效通过甲烷化进行无机化转化,从而限制了cod的去除。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第一厌氧单元、脱氨单元和第二厌氧单元的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4、2)第一厌氧单元包括一级或多级厌氧反应器,废水在第一厌氧单元内主要进行氨化反应和部分甲烷化反应,使有机氮在厌氧条件下被代谢成小分子代谢产物如有机酸和氨氮;

5、3)脱氨单元则可以实现废水脱氮,去除对甲烷化有抑制性的游离氨,保障后续甲烷化反应的顺利进行;

6、4)第二厌氧单元也包括一级或多级厌氧反应器,在第二厌氧单元内主要进行甲烷化反应,废水中的有机物、以及第一厌氧单元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在厌氧条件下被继续降解、甲烷化,从而实现cod的深度去除。

7、5)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第一厌氧单元和第二厌氧单元分别独立地包括一级或多级厌氧反应器,当采用多级厌氧反应器时,由于每级反应器中进水污染物浓度和成分的不同,可以在单级反应器内驯化培养适合进水条件的微生物种群,实现单级优化处理,以及综合最优处理的效果。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厌氧单元、脱氨单元和第二厌氧单元;

10、所述第一厌氧单元包括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级数为1+n(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级;

11、所述第二厌氧单元包括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级数为1+m(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级。

12、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厌氧单元中,所述厌氧反应器的级数大于1级时,所述厌氧反应器分别以串联式连接。

13、优选地,所述有机废水在每级厌氧反应器内的水利停留时间为1-120h;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废水在每级厌氧反应器内的水利停留时间为24-48h。

14、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器内的温度为35-4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器内的温度为35-38℃。

15、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器内的ph值为6.5-8.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器内的ph值为6.8-8.2。

16、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器采用底部进水、顶部出水的方式。

17、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器内分别填充生物载体;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生物载体包括活性碳、聚氨酯泡沫、鲍尔环中的至少一种;厌氧生物主要生长于生物载体上。

18、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器中生物载体的填充比分别选自5-10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厌氧反应器中生物载体的填充比分别选自50-70%。

19、优选地,所述生物载体采用固定床或流化床。

20、具体地,所述生物载体可以为规整或不规整填料,对于污染物组成简单但污染物结构复杂的工业污水,一般厌氧处理较难生成颗粒污泥,使用生物载体一方面可以提高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此外,使用生物载体可以减少厌氧反应器的污泥流失,反应器出水可以直接进行后续其它处理而无需考虑污泥回流问题。

21、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厌氧单元中,采用循环泵进行废水强制循环;强制循环能够强化固液接触。

22、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水利停留时间为1-2h;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水利停留时间为1.5-2h。

23、优选地,所述脱氨单元包括氨氮吹脱塔。

24、优选地,所述氨氮吹脱塔内的气液比为(1000-25000):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氨氮吹脱塔内的气液比为(20000-25000):1。

25、优选地,所述氨氮吹脱塔的长径比为(8-1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氨氮吹脱塔的长径比为(9-11):1。

26、优选地,所述氨氮吹脱塔包括空塔、填料塔中的一种。

27、优选地,所述填料塔中填充规整或非规整填料,用于扩大气液接触面积,提升传质效率。

28、优选地,所述氨氮吹脱塔内,废水从塔顶进入,经布水后向塔底流动,空气从塔底进入,向塔顶流动,形成气液的逆流流动。

29、具体地,在氨氮吹脱塔内进行常温下的气体脱氨,向下流动的废水中的游离氨传质到气相中,随空气从塔顶流出,从而实现废水的脱氨。

3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

31、优选地,所述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2、有机废水依次经过第一厌氧单元进行厌氧处理,经过脱氨单元进行物化处理,再经过第二厌氧单元进行甲烷化反应,得到处理后的水体。

33、优选地,所述废水进入脱氨单元前,还包括调节ph的步骤。

34、优选地,所述废水进入脱氨单元前,调节ph>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废水进入脱氨单元前,调节ph至12-13。

35、优选地,所述废水进入第二厌氧单元前,还包括调节ph的步骤。

36、优选地,所述废水进入第二厌氧单元前,调节ph至6-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废水进入第二厌氧单元前,调节ph至6.5-8.5。

37、优选地,所述有机废水的水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tkn>1000mg/l;toc>5000mg/l;nh3-n>400mg/l;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废水的水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tk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厌氧单元、脱氨单元和第二厌氧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厌氧单元中,所述厌氧反应器的级数大于1级时,所述厌氧反应器分别以串联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内分别填充生物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中生物载体的填充比分别选自5-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氨单元包括氨氮吹脱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氮吹脱塔内的气液比为(1000-25000):1。

7.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废水的水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TKN>1000mg/L;TOC>5000mg/L;NH3-N>400mg/L。

10.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或者是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在烟酰胺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厌氧单元、脱氨单元和第二厌氧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厌氧单元中,所述厌氧反应器的级数大于1级时,所述厌氧反应器分别以串联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内分别填充生物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中生物载体的填充比分别选自5-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氨单元包括氨氮吹脱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劲松李冶强卢爱平李永红张咏遥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环境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