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及钢绞线预埋件技术

技术编号:436920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1:09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及钢绞线预埋件,涉及建筑的技术领域。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包括:提供用于盛放固化剂第一腔体;提供用于盛放缓粘结剂且环绕第一腔体的第二腔体;将预埋件埋设于建筑梁的钢筋笼中,对钢绞线进行张拉;控制固化剂从第一腔体流入第二腔体且和缓粘结剂混合。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包括:固化剂盛放管,固化剂盛放管和钢绞线上共同套设缓粘结剂盛放管,缓粘结剂盛放管内部形成第二腔体,固化剂盛放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旋动组件,能够分别反向旋动固化剂盛放管的两端。本申请的一种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及钢绞线预埋件具有根据需要控制缓粘结剂固化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主动控制缓粘结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及钢绞线预埋件。


技术介绍

1、预应力混凝土具有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节省材料、增加构件刚度、提高抗疲劳性能、适应大跨度结构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建及大跨桥梁等项目中。

2、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在钢绞线的表面涂覆了一层缓凝粘合剂,使其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优点,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又具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优点,进而形成缓粘结钢绞线。缓粘结钢绞线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在实际工程使用中由于工期影响、环境因素影响,其缓粘结合剂会出现在预应力施工张拉前凝结硬化的问题。进而导致如下问题出现:

3、1.增加张拉阻力,导致预应力损失,使预应力结构可能无法达到设计应力要求。

4、2.影响预应力效果,进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5、3.粘合剂提前硬化可能会导致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发生变化,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

6、4.增加预应力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项目也需采取额外的措施来解决张拉阻力增大的问题。

7、现阶段国内尚未有能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粘结的产品及方法,因此亟需一种可以避免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出现上述问题的控制方法及钢绞线预埋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我们期望通过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来降低张拉阻力,进而满足应力需求。本申请提供一种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及钢绞线预埋件。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包括如下步骤:

4、提供用于盛放固化剂且分布在钢绞线长度方向的第一腔体;

5、提供用于盛放缓粘结剂且环绕第一腔体的第二腔体;

6、将所述待释放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埋设于建筑梁的钢筋笼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对钢绞线进行张拉;

7、控制第一腔体中的固化剂从第一腔体流入第二腔体,进而使固化剂和缓粘结剂发生混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前将固化剂置于第一腔体中,将缓粘结剂置于第二腔体中,能够在不需要将固化剂和缓粘结剂混合时而将两者独立存放,在需要将两者混合时,只需要控制释放第一腔体中的固化剂到第二腔体内,进而能够根据固化时间需要来控制换凝结剂的固化,降低了缓粘结剂在预应力施工张拉前凝结硬化的情况。使预应力结构能够达到应力设计的要求,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能,使结构更具有安全性,使用寿命更长。

9、可选的,所述控制第一腔体中的固化剂从第一腔体流入第二腔体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使用第一腔体的腔壁对固化剂和缓粘结剂进行搅拌的步骤。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化剂从第一腔体流出之后,存在固化剂和缓粘结剂不能充分混合的情况,使用第一腔体的腔壁对固化剂和缓粘结剂进行搅拌,不仅可以使固化剂和缓粘结剂混合均匀,降低局部固化不均匀情况的出现,而且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搅拌工具,简单方便。

11、可选的,所述控制第一腔体中的固化剂从第一腔体流入第二腔体的步骤包括:操控第一腔体的一端并使其发生正向转动,同时操控第一腔体的另一端使其发生反向转动,进而使第一腔体上出现多个破损口并使固化剂从破损口中流出。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固化剂从第一腔体中流出时,从正反两个方向分别旋转第一腔体的两端,进而使得第一腔体的侧壁发生破损,固化剂从破损之处流入第二腔体中而接触缓粘结剂,达到实现两种混合的功能。

13、可选的,所述使用第一腔体的腔壁对固化剂和缓粘结剂进行搅拌的步骤包括:使第一腔体的两端发生同向转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腔体的两端同向转动,能够更好的对固化剂和缓粘结剂实施搅拌。

1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使用前述的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6、一种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使用上述的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包括:通过锚具固定的钢绞线,沿所述钢绞线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一腔体的固化剂盛放管,所述固化剂盛放管和所述钢绞线上共同套设缓粘结剂盛放管,所述缓粘结剂盛放管内部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固化剂盛放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旋动组件,两个旋动组件能够分别旋动固化剂盛放管的两端且使转动方向相反。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粘结剂填充在缓粘结剂盛放管的内壁和固化剂盛放管的外壁之间,进而使缓粘结剂能够直接接触固化剂盛放管的外壁以及能够接触钢绞线。当转动旋动组件使,由于固化剂盛放管两端的旋转方向相反,会使固化剂盛放管的侧壁发生破损,固化剂从固化剂盛放管的破损处释放出来会直接接触缓粘结剂,进而能够达到根据需要对固化剂和缓粘结剂进行混合的效果。

18、可选的,所述旋动组件均包括套设在钢绞线端部的外齿圈,所述外齿圈的外齿上啮合有至少一个齿轮,环绕所述齿轮设置有内齿圈,所述外齿圈和固化剂盛放管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齿圈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外齿圈转动,外齿圈带动固化剂盛放管转动。两端的外齿圈分别带动固化剂盛放管的两端反向转动,进而使固化剂盛放管的侧壁发生破损。

20、可选的,所述固化剂盛放管具有多根且沿钢绞线周向间隔设置,各个固化剂盛放管均和所述外齿圈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化剂盛放管为多个且均匀环绕钢绞线时,能够与钢绞线周围的缓粘结剂更充分的混合。

22、可选的,所述固化剂盛放管呈交替格状布置且相邻的格子的厚度不同。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固化剂盛放管侧壁厚度不均匀,在侧壁的薄厚交接处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出现破损,但会使固化剂盛放管的应力集中处被完全拧破。

24、可选的,固化剂盛放管上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金属丝。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化剂盛放管因为破裂导致搅拌功能较弱时,金属丝能够对固化剂和缓粘结剂进行搅拌混合。

26、可选的,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均设置有喇叭口状固定端,所述内齿圈套设在喇叭口状固定端上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所述齿轮位于喇叭口状固定端内部,所述内齿圈的内齿穿过喇叭口状固定端和所述齿轮啮合。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喇叭口状固定端对预埋件进行固定,内齿圈外露于喇叭口状固定端,能够更加便于施力旋转内齿圈,能够利于内齿圈带动齿轮转动。

28、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当需要固化剂和缓粘结剂混合时,对固化剂盛放管的两端实施反向转动,使固化剂盛放管的侧壁发生破损,盛放在固化剂盛放管中的固化剂被释放到第二腔体中并接触缓粘结剂,之后对两者进行搅拌,能够根据时间控制换凝结剂固化,降低了缓粘结剂在预应力施工张拉前凝结硬化的情况。避免张拉阻力带来的应力损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第一腔体(31)中的固化剂从第一腔体(31)流入第二腔体(41)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使用第一腔体(31)的腔壁对固化剂和缓粘结剂进行搅拌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第一腔体(31)中的固化剂从第一腔体(31)流入第二腔体(41)的步骤包括:操控第一腔体(31)的一端并使其发生正向转动,同时操控第一腔体(31)的另一端使其发生反向转动,进而使第一腔体(31)上出现多个破损口(32)并使固化剂从破损口中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第一腔体(31)的腔壁对固化剂和缓粘结剂进行搅拌的步骤包括:使第一腔体(31)的两端发生同向转动。

5.一种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使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锚具(2)固定的钢绞线(1),沿所述钢绞线(1)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一腔体(31)的固化剂盛放管(3),所述固化剂盛放管(3)和所述钢绞线(1)上共同套设缓粘结剂盛放管(4),所述缓粘结剂盛放管(4)内部形成第二腔体(41),所述固化剂盛放管(3)的两端均设置有旋动组件(10),两个旋动组件(10)能够分别旋动固化剂盛放管(3)的两端且使转动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旋动组件(10)均包括套设在钢绞线(1)端部的外齿圈(11),所述外齿圈(11)的外齿上啮合有至少一个齿轮(12),环绕所述齿轮(12)设置有内齿圈(13),所述外齿圈(11)和固化剂盛放管(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盛放管(3)具有多根且沿钢绞线(1)周向间隔设置,各个固化剂盛放管(3)均和所述外齿圈(1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盛放管(3)呈交替格状布置且相邻的格子的厚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其特征在于:固化剂盛放管(3)上且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金属丝(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1)的两端均设置有喇叭口状固定端(6),所述内齿圈(13)套设在喇叭口状固定端(6)上且两者能够相对转动,所述齿轮(12)位于喇叭口状固定端(6)内部,所述内齿圈(13)的内齿穿过喇叭口状固定端(6)和所述齿轮(12)啮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第一腔体(31)中的固化剂从第一腔体(31)流入第二腔体(41)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使用第一腔体(31)的腔壁对固化剂和缓粘结剂进行搅拌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第一腔体(31)中的固化剂从第一腔体(31)流入第二腔体(41)的步骤包括:操控第一腔体(31)的一端并使其发生正向转动,同时操控第一腔体(31)的另一端使其发生反向转动,进而使第一腔体(31)上出现多个破损口(32)并使固化剂从破损口中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第一腔体(31)的腔壁对固化剂和缓粘结剂进行搅拌的步骤包括:使第一腔体(31)的两端发生同向转动。

5.一种缓粘结钢绞线预埋件,使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可主动控制缓粘结钢绞线硬化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锚具(2)固定的钢绞线(1),沿所述钢绞线(1)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一腔体(31)的固化剂盛放管(3),所述固化剂盛放管(3)和所述钢绞线(1)上共同套设缓粘结剂盛放管(4),所述缓粘结剂盛放管(4)内部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启星张致豪张峥王金博秘红丹钱林峰兰春光李铭田永乐霍智宇彭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