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电池组件及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常规的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与背面电极分别设于衬底的受光面及背光面,载流子在电池内部的电流传输以纵向传输为主,但由于正面电极覆盖衬底的受光面上,部分入射光受正面电极反射会造成光学损失,影响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2、相比于常规的太阳能电池,背接触电池在背光面形成交替排列的p型掺杂区及n型掺杂区,金属电极对应覆盖在背光面上,载流子在电池内部的电流传输以横向传输为主。背接触电池由于受光面无金属电极遮挡,能够避免遮光损失,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转换效率。但由于横向传输距离较长,多数载流子的横向传输会导致显着的串联电阻损耗,导致转换效率的提升效果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电池组件及光伏系统。
2、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p型掺杂层通过硅衬底再到n型掺杂层间较大的电势梯度,加强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较大的电势梯度利于电子快速进入n型掺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硅衬底为P型硅衬底,所有所述N型电极的总长度与所有所述P型电极的总长度的比值a为1<a≤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硅衬底为P型硅衬底,所有所述N型电极的总长度与所有所述P型电极的总长度的比值a为1.001≤a≤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硅衬底为p型硅衬底,所有所述n型电极的总长度与所有所述p型电极的总长度的比值a为1<a≤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硅衬底为p型硅衬底,所有所述n型电极的总长度与所有所述p型电极的总长度的比值a为1.001≤a≤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掺杂层包括第一n型掺杂区,所述p型掺杂层包括第一p型掺杂区,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及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及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沿第二方向交替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掺杂层还包括第二n型掺杂区,同一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上沿第二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一n型掺杂区,所述p型掺杂层还包括第二p型掺杂区,同一所述第二p型掺杂区上沿第二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一p型掺杂区,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及所述第二p型掺杂区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且相邻的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与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之间,所述第二n型掺杂区及所述第二p型掺杂区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电极包括第一n型电极,所述第一n型电极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n型电极设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外侧;所述p型电极包括第一p型电极,所述第一p型电极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p型电极设于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的宽度的比值c为1<c≤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的宽度的比值c为1.4<c≤4.5。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的宽度为100μm~90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的宽度为200μm~50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及所述第一p型掺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利,杨新强,龙裕,王永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