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锅炉烟气循环烟道腐蚀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67421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锅炉烟气循环烟道腐蚀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锅炉、烟道、风道、烟气循环烟道以及混合烟风道,锅炉的烟气出口通过烟道与余热回收器相连通,烟道出口与环境空气连通;烟道还与烟气循环烟道的进口连通,烟气循环烟道的出口和风道的出口均与混合烟风道的进口连通,混合烟风道的出口与锅炉连通。方法为:在投运烟气循环时,通过增加鼓风机风量并开启烟道门,使热空气进入锅炉,同时部分热空气通过烟气循环烟道加热相关设备。停止烟气循环时,关闭烟气循环风机,同时增加鼓风机风量,部分热空气进入烟气循环烟道进行吹扫。该烟气循环系统能够解决烟气结露导致的烟道腐蚀泄露问题,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锅炉,具体涉及一种防止锅炉烟气循环烟道腐蚀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锅炉的运行过程中,为了降低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普遍采用烟气循环技术。烟气循环技术是将锅炉排放的部分烟气通过循环风机及烟气循环管道输送至炉膛中,烟气循环返回炉膛后,降低氮氧化物生成。该技术的机理如下:机理一,烟气中的氧浓度比助燃空气的氧浓度低,烟气循环技术可以降低炉膛内燃料周边的氧浓度,创造局部还原性气氛,有利于燃料中的燃料氮转化成氮气,而不是氮氧化物;机理二,循环烟气的氧浓度比助燃空气的氧浓度低,烟气循环技术导致燃料完全燃烧所产生的总烟气量显著增加,有效降低了燃料燃烧时总烟气的温度和燃料周边的局部烟气温度,烟气温度降低可以抑制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

2、基于上述低nox燃烧机理,烟气循环技术在以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城市垃圾作为热源的锅炉上得到普遍采用,包括大型煤粉电站锅炉和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以及小型的热电联产锅炉,生物质电站锅炉和垃圾焚烧炉。

3、但是锅炉的烟气循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烟气结露导致的烟道腐蚀泄露问题,以及烟气循环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锅炉烟气循环烟道腐蚀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100)、烟道(120)、风道(210)、烟气循环烟道(310)以及混合烟风道(123),锅炉(100)的烟气出口通过烟道(120)与余热回收器(110)相连通,烟道(120)出口与环境空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锅炉烟气循环烟道腐蚀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10)的进口位置设置有鼓风机(200),鼓风机(200)的空气出口方向通过风道(210)及混合烟风道(123)与锅炉(100)相连通,风道(210)上依次设置有预热空气的空预器(220)、监测风道(210)空气温度的风温计(250)、监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锅炉烟气循环烟道腐蚀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100)、烟道(120)、风道(210)、烟气循环烟道(310)以及混合烟风道(123),锅炉(100)的烟气出口通过烟道(120)与余热回收器(110)相连通,烟道(120)出口与环境空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锅炉烟气循环烟道腐蚀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10)的进口位置设置有鼓风机(200),鼓风机(200)的空气出口方向通过风道(210)及混合烟风道(123)与锅炉(100)相连通,风道(210)上依次设置有预热空气的空预器(220)、监测风道(210)空气温度的风温计(250)、监测风道(210)空气流量的风量计(230)和用于调节风道(210)通风量的风道门(2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锅炉烟气循环烟道腐蚀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循环烟道(310)的进口位置设置有测量烟气温度的一号烟温计(350)和除尘器(320),出口位置依次设置有测量烟气温度的二号烟温计(355)、控制烟气流量的烟道门(340)、测量烟气流量的烟量计(330)和烟气循环风机(300);烟气循环风机(300)的烟气进口方向通过烟气循环烟道(310)与烟道(120)相连通,烟气循环风机(300)的烟气出口方向通过烟气循环烟道(310)及混合烟风道(123)与锅炉(100)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锅炉烟气循环烟道腐蚀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00)的燃料供给口设置有用于计量燃料供量的燃料机(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止锅炉烟气循环烟道腐蚀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预器(220)设置有加热介质进口(223)和加热介质出口(226)。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系统的防止锅炉烟气循环烟道腐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始投运烟气循环时,鼓风机(200)提供的助燃空气经空预器(220)加热后经混合烟风道(123)进入锅炉(100)的同时,还有一部分热空气经烟气循环烟道(310)直接进入到烟道(120),热空气在经过烟气循环烟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伟宋长治何秀锦李京潓孟昭杰李启明宋金奇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