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转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光伏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436737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转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光伏组件。光转胶膜,包括第一光转层、第二光转层、漫反射层和导光层;第一光转层包括第一基体树脂100份、引发剂0.3~0.9份、硅烷偶联剂0.1~5份、丙烯酸酯类单体0.6~1份、抗氧剂0.1~0.15份、光稳定剂0.05~0.09份和第一光转粉0.3~0.8份制得;第二光转层包括第二基体树脂100份、引发剂0.3~0.7份、硅烷偶联剂0.1~5份、丙烯酸酯类单体0.6~1份、抗氧剂0.1~0.15份、光稳定剂0.05~0.09份和第二光转粉0.3~0.8份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对各个频段光线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整体组件的功率增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尤其是涉及一种光转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片微晶化、减薄和表面激光烧结等技术的应用,电池片受到紫外光、蓝光和红外光得影响越来越大,对光伏组件的功率性能和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紫外光会影响电池片表面得微晶化层,使载流子传输过程受到影响;红外光可以穿透光伏组件的玻璃盖板,到达电池片表面,产生热效应导致电池片温度升高,降低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另一方面,虽然蓝光作为组件可吸收利用的光线,能有效被电池吸收利用,但由于蓝光靠近紫外光波段,会出现偏移导致利用率不够。

2、紫外光、蓝光和绿光在组件端的利用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组件端对上述三个频段的光线的利用率较低,各个光线之间存在相互干扰问题,导致整个光伏组件系统对光线的利用效率大幅降低。

3、现有的光伏组件不能兼顾对各个频段光线的利用,主要原因如下:

4、(1)不同频段的光转助剂由于频段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相互影响进而降低不同频段间的光响应。例如,紫外光转蓝光或者红光的过程中,由于电池对蓝光的响应程度略高于红光,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光转胶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光转层、第二光转层、漫反射层和导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转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转粉主要由按质量比为1﹕(0.5~0.8)﹕(1.5~2)﹕(0.6~1)的苯并三氮唑类化合物、氧化镁、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漫反射粉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转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包括钨酸钇钠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转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层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第三基体树脂100份、引发剂0.3~0.9份、硅烷偶联剂0.1~5份、丙烯酸酯类单体0.6~1份、抗氧剂0.1~0.15...

【技术特征摘要】

1.光转胶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光转层、第二光转层、漫反射层和导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转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转粉主要由按质量比为1﹕(0.5~0.8)﹕(1.5~2)﹕(0.6~1)的苯并三氮唑类化合物、氧化镁、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漫反射粉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转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包括钨酸钇钠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转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层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第三基体树脂100份、引发剂0.3~0.9份、硅烷偶联剂0.1~5份、丙烯酸酯类单体0.6~1份、抗氧剂0.1~0.15份、光稳定剂0.05~0.09份和漫反射粉10~15份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转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层主要由按重量份数计的第四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峰宋登峰蒋骏郭元浩纪文根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鹿山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