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管理,具体涉及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
技术介绍
1、国内外常用的碳排放评价方法主要有全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assessment,lca)、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analysis,ioa)、排放系数法等。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评价方法,通过获取产品或者服务在生命周期内(从摇篮到坟墓)所有输入及输出数据得出总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对饮料瓶的选择研究。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iso 14040系列标准,lca的原则和框架逐渐明确。21世纪初,生命周期评价开始本土化发展。缪小红等运用生命周期法测算并比较分析了冷链模式下和常温模式下其碳足迹。该方法可以对产品、工序或生产活动的直接或隐含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科学和系统的定量核算,有详细的计算过程而且结果比较准确。投入产出法广泛应用于研究国民经济两大部类间、积累与消费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部门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张向阳等基于1997—2018年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能源消耗量数据,利用投入产出法核算了农业食物系统转型过程中能源活动的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和构成。此方法以整个经济系统为边界,计算经济变化对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综合性较强,但局限性在于计算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时,采用部门平均排放强度数据,容易产生误差,且我国每五年编制一次投入产出表,导致该方法时效性较差。排放系数法来源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ntergovern
2、目前,国内外缺乏对油田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的碳排放研究。但油泥与污泥从成分特征和处理处置方式上均与污泥有着显著的差异。从成分上,污泥属于一般固体废物,主要含有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等;油泥由于含有多环芳烃和苯系物等有毒成分已被nbr iso10004标准定义为ⅰ类有毒物,此外,我国2018年新修订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也将油泥归类为危废之一;从处理方法上,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分为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油泥处理技术由于油泥含油成分比较高,比一般污泥在处理工艺上也更加复杂,最终处置之前要实现无害化处理;处理目标上,污泥处理目标是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油泥处理除了要实现无害化处理以外,还要回收油泥中的油分。同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处理处置这一单一过程,虽然已有相关研究开展了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核算,但是这些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并不完全适用于油泥的处理处置,同时缺乏针对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碳足迹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主要集中于处理处置这一单一过程,缺乏针对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碳足迹研究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包括:
4、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5、根据每个阶段工作内容构建对应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6、根据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碳排放总量计算;
7、所述阶段划分为直接碳排放阶段、间接碳排放阶段以及碳补偿阶段;
8、所述直接碳排放阶段为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直接消耗燃料产生的碳排放,所述间接碳排放阶段为药剂投加、燃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具体包括电力消耗和柴油消耗,所述碳补偿阶段为产生的物质、能量回用节约的碳排放。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接碳排放阶段的计算方法为:
10、ei=mi·efi
11、其中,ei为第i种物质的碳排放量,mi为第i种物质的消耗量,efi为第i种物质的碳排放因子。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接碳排放阶段的计算方法为:
13、电力消耗碳排放采用活动消耗数据与对应的排放因子相乘得到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14、eec,i=cec,i·efec/m
15、m=ρ·v
16、其中,i表示不同工艺过程;eec,i为电耗碳排放,kg/t油泥;cec,i为耗电量,kw·h;efec为电耗co2的排放因子;
17、柴油消耗为运输过程排放的总二氧化碳的量,计算公式为:
18、
19、其中,etran,co2为油田废弃物运输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kg/t油田废弃物;t1为油田废弃物运输车满载时能耗,kg柴油/km;t2为油田废弃物运输车空载时能耗,kg柴油/km;ef柴油为动力消耗的co2排放因子,3.186kgco2/kg柴油;di为油田废弃物产生点与贮存点或处理点的距离,km;wi为油田废弃物运输车载重,t。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接碳排放阶段计算模型的表达式为:
21、e间接=eec,i+etran,co2
22、其中,e间接为间接碳排放阶段的碳排放量,eec,i为电力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量,etran,co2为柴油消耗的碳排放量。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碳补偿阶段的计算公式为:
24、eoffset,j=-mj·efj
25、其中,eoffset,j为第j种物质的碳排放量,mj为第j种物质的产生量,efj为第j种物质的碳排放因子。
2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将生命周期思想与排放因子法相结合,核算方法简便且涵盖环节全面,够全面系统的反映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处置-资源化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碳排放情况;通过对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各个环节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分析,能够及时了解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占比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碳排放阶段的计算方法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碳排放阶段的计算方法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碳排放阶段计算模型的表达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补偿阶段的计算公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碳排放阶段的计算方法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废弃物处理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籍瑶,苏婧,苏畅,闫大海,党秋玲,刘泉利,刘玥,李丹,李都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