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366806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0:5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所述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包括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颗粒;所述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颗粒包括壳层和内部空腔;所述内部空腔中装载有地西他滨和SGC‑CBP30;所述壳层上分布有若干介孔;所述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颗粒的外部包覆有CD4<supgt;+</supgt;T细胞膜。该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在治疗银屑病的应用中,在皮损微环境中显示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对角质形成细胞和Th17细胞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与IL‑23竞争性结合,阻止IL‑23与CD4<supgt;+</supgt;T细胞的相互作用,起到抑制CD4<supgt;+</supgt;T细胞向Th17细胞的分化以减少IL‑17的产生和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用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1、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是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在皮肤表面形成厚厚的鳞屑斑块。银屑病复发率高,难以彻底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此外,与银屑病相关的全身炎症会导致较高的死亡风险。银屑病还与许多并发症有关,包括关节损伤、心血管疾病、中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慢性肾病。

2、il-23/il-17信号通路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银屑病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免疫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皮肤病。在银屑病发展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招募到银屑病微环境中,并在微生物成分和应激信号等各种刺激下合成il-23。il-23能促进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这些细胞的特点是产生il-17促炎细胞因子,il-17会刺激角质形成细胞产生抗菌肽、趋化因子和其他促炎细胞因子,包括tnf-α和il-6。这将导致其他免疫细胞的招募和激活,从而形成了一个反馈回路,使炎症和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持续存在。靶向il-23/il-17通路对治疗银屑病非常有效。近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包括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颗粒中地西他滨的装载量为0.45%~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西他滨与SGC-CBP30的重量比为1:0.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装载有地西他滨和SGC-CBP30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颗粒与CD4+T细胞膜的体积比为1:0.5~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包括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颗粒中地西他滨的装载量为0.45%~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西他滨与sgc-cbp30的重量比为1:0.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装载有地西他滨和sgc-cbp30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颗粒与cd4+t细胞膜的体积比为1:0.5~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为92~104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闫飞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