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隔震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层间隔震结构。
技术介绍
1、地震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90%甚至更多源于建筑物倒塌所致。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做好工程抗震减灾工作,隔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耐震形式,通过在房屋的某层柱顶设置隔震垫,阻止地震作用向上传递,从而达到减弱结构地震反映的效果。隔震结构分为基础隔震结构与层间隔震结构,层间隔震就是将橡胶隔震柱提高到结构的某一层上,从而延长结构的基本周期,这个基本周期远大于建筑物的卓越周期,避开了结构的共振反应,达到了保护结构本身的目的。
2、现有技术中的隔震结构大多采用采用单独设置的橡胶隔震柱进行缓冲隔震,长时间会导致橡胶隔震柱出现疲劳从而影响橡胶隔震柱的缓冲效果,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层间隔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层间隔震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层间隔震结构,包括上混凝土立柱(1)、下混凝土立柱(2)和隔震装置,所述上混凝土立柱(1)和下混凝土立柱(2)上分别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隔震装置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上混凝土立柱(1)的所述安装槽(3)内和所述下混凝土立柱(2)的所述安装槽(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层间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槽(3)内的隔板(8),所述隔板(8)与所述安装槽(3)内壁之间形成安装腔(9),所述安装腔(9)内安装有可形变压力袋(10),所述安装套筒(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层间隔震结构,包括上混凝土立柱(1)、下混凝土立柱(2)和隔震装置,所述上混凝土立柱(1)和下混凝土立柱(2)上分别开设有安装槽(3),所述隔震装置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上混凝土立柱(1)的所述安装槽(3)内和所述下混凝土立柱(2)的所述安装槽(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层间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槽(3)内的隔板(8),所述隔板(8)与所述安装槽(3)内壁之间形成安装腔(9),所述安装腔(9)内安装有可形变压力袋(10),所述安装套筒(4)的一端与所述可形变压力袋(1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橡胶隔振柱(6)内填充有压力液体,所述压力液体通过所述弹性隔震组件、所述安装套筒(4)与所述可形变压力袋(10)之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层间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套筒(4)外壁的定位杆(11),所述定位杆(11)侧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安装套筒(4)的外壁沿轴线方向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块(13)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14)内,所述滑槽(14)内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位于所述滑块(13)与所述定位杆(11)之间,所述固定块(15)上水平滑动连接有滑杆(16),所述滑杆(16)一端与所述滑块(13)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6)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13)、所述固定块(15)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1)与所述隔板(8)之间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层间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筒(4)的外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定位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夫永,徐广波,
申请(专利权)人:平邑县建设安全工程质量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