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能见度仪校准,特别是能见度仪校准平台。
技术介绍
1、能见度仪校准平台是校准前,用于放置透射式能见度仪的光学平台。通过将透射式能见度仪安装在校准平台上后进行的各种测试和调整,使其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能见度值作为标准能见度值,进而来校准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保障其量值的准确可靠。
2、现有的能见度仪校准平台大多为单纯地固定,无法进行旋转调整,也无法对能见度仪的光学透镜表面进行清理,需要人工进行,工序繁琐且耗时较长。
3、对此,本技术提出能见度仪校准平台,予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能见度仪校准平台,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能见度仪校准平台,包括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支撑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集气箱,所述升降板位于集气箱的顶部,所述升降板靠近集气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轴
...【技术保护点】
1.能见度仪校准平台,包括支撑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板(102),所述支撑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集气箱(103),所述升降板(102)位于集气箱(103)的顶部,所述升降板(102)靠近集气箱(1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轴(104),所述固定轴(1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塞(105),所述集气箱(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06),所述出气管(106)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台(107),所述支撑箱(1)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6),所述电动推杆(6)的输出轴与升降板(102)固定连接,所述集气箱(103)靠近升降板(
...【技术特征摘要】
1.能见度仪校准平台,包括支撑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板(102),所述支撑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集气箱(103),所述升降板(102)位于集气箱(103)的顶部,所述升降板(102)靠近集气箱(1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轴(104),所述固定轴(10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塞(105),所述集气箱(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06),所述出气管(106)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台(107),所述支撑箱(1)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6),所述电动推杆(6)的输出轴与升降板(102)固定连接,所述集气箱(103)靠近升降板(1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通管(116),所述集气箱(103)远离第一连通管(1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通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见度仪校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转动辊(201),所述转动辊(201)转动连接在泄压管(110)的内部,所述转动辊(201)的两端均贯穿泄压管(110)表面,所述转动辊(201)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凸轮(202),所述泄压管(1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框(203),两个所述限位框(203)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限位框(203)位于对应的凸轮(202)上方,两个所述限位框(203)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推杆(204),两个所述推杆(204)的底部与对应的凸轮(202)搭接,两个所述推杆(204)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05),两个所述连接轴(205)的另一端与喷头(11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2)带动喷头(112)转动,所述泄压管(1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扇形板(114),所述扇形板(114)位于转动辊(201)的上方,所述扇形板(1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个软管(115),所述软管(115)与喷头(112)固定连接,所述喷头(112)为圆形,所述喷头(11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于泄压管(110)的内部,所述泄压管(1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斜板(113),所述斜板(113)位于转动辊(201)的下方,所述气囊(10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君臣,孙晓全,王延昭,陈永强,崔馨元,杨凌,王东丽,何志锋,慕媛,戎思晓,周光,杨涛涛,杨倩,袁丹,马振兴,武钊,张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计量测试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