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儿车,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自主跟随婴儿车。
技术介绍
1、婴儿车现已是新生儿家庭的必备用品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各种智能化产品的出现,人们对智能婴儿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婴儿车智能化水平较差,尤其是不具备自主运动能力,外出时需要家长一直推行,十分费力,因此研制一款具有自主跟随能力的婴儿车已势在必行。
2、现有的自主跟随婴儿车,不便于对高度进行调节,且不具备哄睡功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功能自主跟随婴儿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自主跟随婴儿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自主跟随婴儿车,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部设置有置物壳体,所述支撑框架前后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位于前侧的所述固定座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减震器,所述第一液压减震器底端固定连接有前行走组件,位于后侧的所述固定座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液压减震器,所述第二液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自主跟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所述支撑框架(1)内部设置有置物壳体(2),所述支撑框架(1)前后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位于前侧的所述固定座(3)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减震器(4),所述第一液压减震器(4)底端固定连接有前行走组件(5),位于后侧的所述固定座(3)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液压减震器(7),所述第二液压减震器(7)底端固定连接有后行走组件(8),所述置物壳体(2)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上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4),所述第二支撑架(14)上端固定连接有摇篮(15),所述第二支撑架(14)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自主跟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所述支撑框架(1)内部设置有置物壳体(2),所述支撑框架(1)前后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位于前侧的所述固定座(3)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减震器(4),所述第一液压减震器(4)底端固定连接有前行走组件(5),位于后侧的所述固定座(3)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液压减震器(7),所述第二液压减震器(7)底端固定连接有后行走组件(8),所述置物壳体(2)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上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架(14),所述第二支撑架(14)上端固定连接有摇篮(15),所述第二支撑架(14)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31),所述第二转轴(31)与第一支撑架(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1)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前端固定连接有识别组件(13),所述置物壳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9)和处理器(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主跟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开设在置物壳体(2)两侧第一开槽(9)和第二开槽(16),所述第一开槽(9)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所述第二开槽(16)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17),所述置物壳体(2)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18),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8)输出端与第一螺杆(17)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主跟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3),位于一侧的所述连接块(33)与限位杆(10)滑动连接,位于另一侧的所述连接块(33)与第一螺杆(17)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自主跟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组件(5)包括与第一液压减震器(4)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架(34),所述第一安装架(34)内部转动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靖涛,沈正洋,吴涛,普运伟,贺爱英,丁坚,周靖翔,谢思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