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支护结构及其构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458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及其构筑方法,巷道支护结构设置在巷道的采空区侧,巷道支护结构包括:刚性支护体,具有多个围墙,多个围墙均沿巷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围墙之间使用废矸石充填并注浆胶结;柔模袋,挂设在巷道的顶板下方,并对应刚性支护体设置,柔模袋的底部与刚性支护体的顶部抵接,柔模袋和刚性支护体配合以支撑巷道;连接结构,设置在刚性支护体与柔模袋之间,连接结构能够在高度方向上连接刚性支护体与柔模袋,以提高巷道支护结构的横向载荷能力。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巷道支护结构支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开采沿空留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沿空留巷技术进行开采,可以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减少巷道掘进工程量并可以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在开掘巷道后,通常会在巷道内设置支护结构保证巷道的结构稳定性,巷道支护结构力学特性是影响沿空留巷巷道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

2、现有技术中,沿空留巷巷道支护结构多为单一结构,按力学特性可分为刚性支护与柔性支护,刚性支护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但无法在顶板“给定变形阶”段提供柔性让压,易造成顶底板剪切型破坏;柔性支护可缩性能好,能适应顶板前期剧烈变形,但承载能力不足,难以在顶板“限定变形”阶段提供承载力,易造成沿空巷道变形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及其构筑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巷道支护结构支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巷道支护结构设置在巷道的采空区侧,巷道支护结构包括:刚性支护体,具有多个围墙,多个围墙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支护结构设置在巷道(100)的采空区侧,所述巷道支护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挂网(31)和第二挂网(32),所述第一挂网(31)与所述刚性支护体(10)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挂网(32)分别与所述刚性支护体(10)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壁和所述柔模袋(20)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挂网(31)与所述第二挂网(32)部分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多个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直立钢筋(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支护结构设置在巷道(100)的采空区侧,所述巷道支护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挂网(31)和第二挂网(32),所述第一挂网(31)与所述刚性支护体(10)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挂网(32)分别与所述刚性支护体(10)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壁和所述柔模袋(20)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挂网(31)与所述第二挂网(32)部分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多个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直立钢筋(33),多个所述直立钢筋(33)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围墙(11)之间,且分别沿所述巷道(100)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直立钢筋(33)的一端与所述巷道(100)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直立钢筋(33)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围墙(11)的顶端,并穿设在所述柔模袋(20)底部的植筋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防渗垫片(34),多个所述防渗垫片(34)与多个所述直立钢筋(3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防渗垫片(34)套设在所述直立钢筋(33)上,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黄艳利孔令宇郭亚超赵志鹏孟凡燃艾泽田姚安华骆俊辉马翔宇祁晓东李海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