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掺烧煤泥输送,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掺烧煤泥粘结堵煤的管道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煤泥是原煤洗选过程中产生的低热值燃料,由于煤泥成本价格低,掺烧煤泥一直是提高循环流化床机组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掺烧煤泥的流动性差,粘结力强,且杂质多,极易在原煤斗及落煤管形成粘结、棚堵,严重制约掺烧量的增加,成为电厂减亏增盈目标的瓶颈,因此,在掺烧煤泥的输送过程中,需要设计一种防止粘结堵煤的管道来解决这一问题。
2、经检索,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7394229u的一种防止掺烧煤泥粘结堵煤的管道,包括管体、旋转叶、连接板和缓冲垫,所述管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块,且凸块之间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末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旋转叶设置在搅拌轴的外表面,且旋转叶上连接有挡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在管体的内壁上,所述缓冲垫与管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杆。该防止掺烧煤泥粘结堵煤的管道主要是用来输送掺烧煤泥而设计的,在此装置的内部设置了凸块,且凸块等距离的设置在管体的体壁上,这样的设置能够时掺烧煤泥在输送时增加了掺烧煤泥的冲力,在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掺烧煤泥粘结堵煤的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掺烧煤泥粘结堵煤的管道,其特征在于,煤泥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输送管道(5)内壁两端的安装槽(22),且安装槽(22)的内壁均固定有密封轴承套(16),密封轴承套(16)的内壁均固定有旋转圈(20),且旋转圈(20)的内径与输送管道(5)的内径相同,旋转圈(20)的圆周内壁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块(21),且安装块(21)的横截面呈菱形,安装块(21)之间固定有同一个输送轴(14),输送轴(14)的外壁固定有绞龙叶片(15),且绞龙叶片(15)的外径与输送管道(5)的内径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掺烧煤泥粘结堵煤的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掺烧煤泥粘结堵煤的管道,其特征在于,煤泥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输送管道(5)内壁两端的安装槽(22),且安装槽(22)的内壁均固定有密封轴承套(16),密封轴承套(16)的内壁均固定有旋转圈(20),且旋转圈(20)的内径与输送管道(5)的内径相同,旋转圈(20)的圆周内壁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块(21),且安装块(21)的横截面呈菱形,安装块(21)之间固定有同一个输送轴(14),输送轴(14)的外壁固定有绞龙叶片(15),且绞龙叶片(15)的外径与输送管道(5)的内径相适配,输送轴(14)的一端中间位置开设有对接插槽(19),且输送轴(14)的另一端中间位置固定有第二对接块(24),第二对接块(24)的规格与对接插槽(19)的规格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掺烧煤泥粘结堵煤的管道,其特征在于,堵头(6)的一端和输送管道(5)的两端均固定有安装法兰盘(17),且安装法兰盘(17)上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加固螺钉(25),加固螺钉(25)的一端均螺接有螺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掺烧煤泥粘结堵煤的管道,其特征在于,安装法兰盘(17)的一侧均开设有环形密封槽(18),且相邻两个环形密封槽(18)的内壁设置有同一个密封圈(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掺烧煤泥粘结堵煤的管道,其特征在于,下料筒(1)的底部与安装撑板(4)的顶部一侧之间固定有安装撑架,且下料筒(1)的底部与煤泥泵(2)的进料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输送管道(5)的顶部一端固定有输料管(3),且输料管(3)的一端与煤泥泵(2)的出料端固定连接,安装撑板(4)上开设有供输料管(3)穿过的穿孔,煤泥泵(2)的泵轴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止掺烧煤泥粘结堵煤的管道,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13)包括开设在堵头(6)另一端中间位置和侧框(7)两侧的第一安装孔,且第一安装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1304),第二传动轴(1304)的一端中间位置固定有插接在对接插槽(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立刚,孟勇,王国忠,徐远纲,王慧青,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