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片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4332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叠片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叠片电池包括呈夹角布置的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往复交替折叠成柱状叠片结构,负极片的各个片层均具有与负极片一体成型的负极耳连接部;正极片的各个片层均具有与正极片一体成型的正极耳连接部,各正极耳连接部和各负极耳连接部均位于叠片结构的同一侧。由于各正极耳连接部和各负极耳连接部均位于叠片结构的同一侧,仅在叠片结构的一侧形成凸出于叠片结构外的非储能结构,提高了叠片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叠片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叠片电池指的是应用叠片工艺的车用锂电池,叠片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内部结构更稳定、安全性更高、膨胀力更稳定、内阻较小且循环寿命更长,得到了广泛应用。

2、目前,叠片电池在生成时,需要将已分割完成的正极片和负极片通过叠片机交替叠放,生成效率较低。公开号为cn11813691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叠片电池及其叠片电池制造方法,其通过将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中的一者垂直或者倾斜放置在另一者上,并交替折叠正极极片及负极极片,使得正极极片上的各个正极活性物质单元与负极极片上的各个负极活性物质单元交替叠放形成叠片结构,降低了对各极片对齐和叠放工艺的要求,提高了叠片电池生产效率;然而,其各个正极耳连接部与各个负极耳连接部分别位于叠片结构的相邻的两侧,正极耳连接部和负极耳连接部会分别增大叠片结构的相邻的两侧的宽度,正极耳连接部和负极耳连接部无法储能,会导致叠片电池的非储能结构占用空间增大,降低了叠片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p>

1、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片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夹角布置的正极片(3)和负极片(2),所述正极片(3)和所述负极片(2)往复交替折叠成叠片结构(1),所述负极片(2)的各个片层均具有与所述负极片(2)一体成型的负极耳连接部(21);所述正极片(3)的各个片层均具有与所述正极片(3)一体成型的正极耳连接部(31),各所述正极耳连接部(31)和各所述负极耳连接部(21)均位于所述叠片结构(1)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池,其特征在于,定义位于所述叠片结构(1)的第一侧的所述正极片(3)的各折线为第一折线(32)、位于所述叠片结构(1)的第二侧的所述正极片(3)的各折线为第二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片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夹角布置的正极片(3)和负极片(2),所述正极片(3)和所述负极片(2)往复交替折叠成叠片结构(1),所述负极片(2)的各个片层均具有与所述负极片(2)一体成型的负极耳连接部(21);所述正极片(3)的各个片层均具有与所述正极片(3)一体成型的正极耳连接部(31),各所述正极耳连接部(31)和各所述负极耳连接部(21)均位于所述叠片结构(1)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池,其特征在于,定义位于所述叠片结构(1)的第一侧的所述正极片(3)的各折线为第一折线(32)、位于所述叠片结构(1)的第二侧的所述正极片(3)的各折线为第二折线(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电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负极耳连接部(21)均设置在靠近所述缺口(34)的所述负极片(2)的折线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3)包括第一柔性基条(6)和沿所述第一柔性基条(6)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条(6)上的多个正极活性物质单元(4),所述正极片(3)的各折线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单元(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2)和/或所述正极片(3)的表面覆盖有绝缘膜。

6.一种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满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钠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