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伯克霍尔德菌Ccw389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4014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株用于黄连促生、黄连种植病害生物防控以及黄连种植土壤改良的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Ccw389,所述副伯克霍尔德菌(P.phytofirmans)Ccw389于2024年9月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31836。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Ccw389,可被用于防治黄连根腐病,有利于减少黄连种植过程中的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具有无毒无害等特点;同时,该菌株可通过溶磷、解钾、固氮等过程,以及产生铁载体、ACC脱氨酶等方式,在促进黄连健康生长的同时,对黄连种植土壤的改良也具有一定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具体涉及一种副伯克霍尔德菌ccw389在黄连种植过程中病害防控和促生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黄连(coptis chinensis),属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在109种中成药中均有用到。黄连以干燥根茎入药,根茎中主要成分为多种原小檗碱、季铵生物碱,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连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能够改善心血管疾病、降血糖、降血压。

2、黄连道地性明显,生存环境要求高。近年来,由于规模化种植的需求以及栽培地区气候变化等因素,黄连病害频繁发生并日益加重,已经严重影响黄连的产量和品质,其病害主要发生于根部和叶部,包括根腐病、白绢病、紫纹羽病、叶斑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等,其中根腐病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病害,常年发生率可达40%左右,严重地块高达80-90%。研究表明,目前报道的能够导致黄连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类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和土赤壳属(ilyonectria)真菌。

3、目前,对于黄连根腐病的防治仍然集中于传统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通过轮作、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Ccw389,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31836。

2.微生物制剂,其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phytofirmans)Ccw38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Ccw389在制备拮抗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或罗布斯塔土赤壳菌(Ilyonectria robusta)的菌剂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ccw389,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31836。

2.微生物制剂,其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phytofirmans)ccw38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 phytofirmans)ccw389在制备拮抗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或罗布斯塔土赤壳菌(ilyonectria robusta)的菌剂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杰曹先贺张振颖张晗星孙宪昀胡成成叶舒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