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复合光学膜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382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膜、复合光学膜及其形成方法,所述光学膜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多个棱镜,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其中第一多个棱镜包括第一棱镜和与第一棱镜相邻的第二棱镜,其中第一棱镜的第一最高点高于第二棱镜的第二个最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膜,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棱镜结构的光学膜。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电子数字产品朝向轻薄、高亮、节能等方向发展。因此,在显示面板的发展中,在节能减碳的环保需求下,出现了各种技术来提升背光模块中的光学膜的亮度,从而提高面板的整体亮度。其中,背光模块中的棱镜片光学膜是增强亮度的关键部件。主要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原理,利用棱镜片的结构来矫正光线的方向,将光线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并将散射的光线回收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背光模块的整体亮度,实现提亮效果。但随着棱镜片亮度的提高,棱镜片顶端的耐刮擦性能下降,影响整个模块的组装良率。而且,汽车模块对棱镜片的亮度和耐候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经过热冲击和振动测试后的恶劣条件下。棱镜镜片的顶部结构容易损坏,导致异常。因此,在保持高亮度的同时,在热冲击和振动测试后提高棱镜镜片顶部结构的耐用性和性能,是汽车模块棱镜片设计的关键因素。

2、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来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为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的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高度之差为0.5~5μm。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的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高度之差为1~3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状的半径为1~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状的半径为2~6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为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的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高度之差为0.5~5μm。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的第一高度与所述第二棱镜的第二高度之差为1~3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状的半径为1~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状的半径为2~6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具有顶角在50度至100度范围内的三角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具有顶角在85度至95度范围内的三角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由pet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et上涂覆有光固化丙烯酸树脂,其中所述多个棱镜形成在所述光固化丙烯酸树脂中,且折射率在1.48和1.8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棱镜包括多个第一类型棱镜和多个第二类型棱镜,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类型棱镜和所述多个第二类型棱镜交错排列,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棱镜的第一最高点的位置高于第二最高点,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棱镜的外表面的顶部包括一弧形形状,该弧形形状包括所述第一类型棱镜的最高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一隆辛隆宾杨景安吕颖智吴睿谦周昶宇
申请(专利权)人:友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