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具体地说,是一种引线框架、音圈马达及其摄像模组。
技术介绍
1、电子设备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和娱乐工具,人们对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摄像方面,人们越来越看中摄像防抖的表现,以期获得成像质量更高的相片。人们期望在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上安装小尺寸、高像素且兼具自动对焦功能(以下简称af功能,auto focus,自动对焦)和光学防抖功能(以下简称ois功能: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图像稳定)的摄像模组以获得更佳的成像质量。
2、af功能是指通过马达使具有透镜的托架在光轴方向上线性运动,对被摄体进行聚焦,以在位于透镜后部的图像传感器(cmos、ccd等)处产生清晰图像的功能。当镜头组件沿光轴方向运动或者受外界影响,会使镜头组件在垂直光轴的平面内产生预期之外的移动,通过ois功能以补偿镜头组件的预期之外的移动,得以提高图像清晰度,但是通过驱动透镜组件移动以实现ois功能需要相对较大的驱动力,且驱动组件的体积相对较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挠曲部包括导出部和连接部,多个所述区段和多个所述弯折部交替地设置于所述导出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导出部固接于所述移动框架的自由侧,所述连接部固接于所述固定框架的自由侧,所述导出部和所述连接部异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区段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多个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所述第二弯折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挠曲部包括导出部和连接部,多个所述区段和多个所述弯折部交替地设置于所述导出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导出部固接于所述移动框架的自由侧,所述连接部固接于所述固定框架的自由侧,所述导出部和所述连接部异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区段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第三区段和第四区段,多个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所述第二弯折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之间,所述第三弯折部一体连接所述第三区段和所述第四区段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四区段设置于所述移动框架和固定框架之间的非相对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四区段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使得所述挠曲部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弯折部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使得所述挠曲部从所述第二方向折回至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弯折部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区段和所述第四区段,使得所述挠曲部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曲部包括多个挠曲臂,相邻所述挠曲臂之间由气隙间隔,所述挠曲臂在所述区段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挠曲臂在所述第一弯折部自围绕弯折方向由内向外的角度为δ1,所述挠曲臂在所述第二弯折部自围绕弯折方向由内向外的角度为δ2,所述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增云,白华,邓传奇,王恒家,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