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具体地说是一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1、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通常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原位修复。需要先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重金属的种类、浓度以及污染范围,同时,了解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含水层类型、渗透性、地下水流速和流向等,然后通过离子交换、吸附、沉淀等物理化学过程,将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固定或转化为低毒性的形态;或者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使重金属被微生物吸收、转化或降解。
2、原位修复技术是在污染场地直接对重金属污染地下水进行治理。通过注入修复剂、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等方法,使重金属转化、固定或降解,无需将地下水抽出,减少对环境的二次破坏。
3、但现有技术中多为直接注入相关修复剂(例如沉淀剂),但直接注入修复剂而不减缓水流流速可能会造成修复剂与重金属接触时间短,反应不充分,影响修复效果,可能被水流快速冲走,导致浪费且难以持续发挥作用;污染可能随水流扩散,加大治理难度,以及不对重金属超标和不超标的水流进行分流,会使修复剂被不超标水流浪费,增加成本,处理量大但效率低,可能导致已处理好的水再次被污染,延长治理时间,加大治理难度,且难以精准把控整体治理效果。
4、因此需要一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解决不减缓水流流速,不对重金属超标和不超标的水流进行分流,治理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解决水流流速难以控制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包括注料壳,注料壳的一侧固定有分流管,所述注料壳的顶部贯穿安装有五组副管,每组所述副管的顶部固定有主通管,所述注料壳的内侧可旋转地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贯穿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装套有支撑板,所述注料壳的内侧固定有定板,所述定板靠近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每个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均滑动卡接有限位板,所述定板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主道,所述主道远离定板的一侧开设有喷孔,所述转轴的顶端外侧装套有推板,所述转轴的底端外侧装套有底板,所述推板和底板的一侧均固定有气缸,所述分流管的底部设置有回收件;回收件,其被装配为回收重金属反应的沉淀物。
3、具体的,所述分流管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电机,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底部均固定有旋轴,每个旋轴的外侧固定有分板,分流管的内侧固定有隔板,分流管的内侧固定有阻碍板,且阻碍板位于两个分板的内侧;
4、具体的,两个所述气缸位于分流管靠近注料壳的一端内部。
5、具体的,九个所述副管为一组,每个副管均与主道连通,每个推板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竖孔,且副管位于竖孔的内侧,注料壳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开设有引导孔,且转轴贯穿通过引导孔内侧,每个推板和底板靠近注料壳的一侧均开设有斜槽,且转轴的位于斜槽内侧。
6、具体的,每个所述定板靠近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位于两个限位槽的内侧,活动槽的内侧固定有限制杆,限制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封板,封板远离定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每个凹槽的内侧固定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卡块。
7、具体的,所述支撑板的靠近定板的一侧开设有边槽,且卡块位于边槽内侧,支撑板的远离活动板的一端且靠近定板的一侧设计为弧面,支撑板的弧面开设有两个侧槽,且两个侧槽的内侧均通过连接部件与限位板旋转连接。
8、具体的,所述注料壳的顶部固定有上盖,且五组副管贯穿通过上盖,主通管位于上盖顶部,注料壳的底部固定有底盖。
9、具体的,所述回收件包括回收盒,回收盒固定于分流管的底部,分流管的底部可旋转的安装有支板,两个旋轴的底部分别固定有螺纹杆,两个螺纹杆的外侧通过螺纹安装有顶板,且顶板的顶部与支板的底部贴合。
10、具体的,注料壳的内部安装有重金属检测传感器。
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采用了活动板和支撑板,通过配合气缸伸长,使活动板和支撑板从“一”形变为“v”形,同时使沉淀剂注入,与现有技术相比,水流撞击活动板时会受到反作用力,初步降低流速的同时会改变水流方向,使水流混乱,进而增加沉淀剂与水的混合效果,多次撞击和混合后,水流流速大幅减低,沉淀剂的混合效果大幅提升,不需要将地下水抽出进行处理,避免了对地下水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同时也减少了处理成本和能源消耗。
13、(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采用了阻碍板和活动板、支撑板配合,混合沉淀剂之后的水进一步进行减速,以确保反应充分进行,沉淀产物会逐渐从水中分离出来,形成沉淀物。
14、(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分离后的沉淀物需要进行妥善处理,采用了回收件,解除对分流管的封闭,沉淀物在部分水流的冲击力和重力作用下移入回收盒内侧,完成沉淀物的收集。
15、(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采用了推板和底部对水流和沉淀剂进行首次密封,再由顶盖和底盖进行二次密封,提高了此装置的密封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包括注料壳(1),注料壳(1)的一侧固定有分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料壳(1)的顶部贯穿安装有五组副管(7),每组所述副管(7)的顶部固定有主通管(4),所述注料壳(1)的内侧可旋转地安装有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的顶部贯穿安装有转轴(51),所述转轴(51)的外侧装套有支撑板(6),所述注料壳(1)的内侧固定有定板(17),所述定板(17)靠近支撑板(6)的一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5),每个所述限位槽(15)的内侧均滑动卡接有限位板(16),所述定板(17)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主道(8),所述主道(8)远离定板(17)的一侧开设有喷孔(9),所述转轴(51)的顶端外侧装套有推板(28),所述转轴(51)的底端外侧装套有底板(29),所述推板(28)和底板(29)的一侧均固定有气缸(27),所述分流管(2)的底部设置有回收件(2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2)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电机(3),两个电机(3)的输出端底部均固定有旋轴(22),每个旋轴(22)的外侧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缸(27)位于分流管(2)内部且靠近注料壳(1)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九个所述副管(7)为一组,每个副管(7)均与主道(8)连通,每个推板(28)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竖孔(282),且副管(7)位于竖孔(282)的内侧,注料壳(1)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开设有引导孔(30),且转轴(51)贯穿通过引导孔(30)内侧,每个推板(28)和底板(29)靠近注料壳(1)的一侧均开设有斜槽(281),且转轴(51)的位于斜槽(281)内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板(17)靠近支撑板(6)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12),活动槽(12)位于两个限位槽(15)的内侧,活动槽(12)的内侧固定有限制杆(13),限制杆(13)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封板(14),封板(14)远离定板(17)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0),每个凹槽(10)的内侧固定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卡块(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的靠近定板(17)的一侧开设有边槽(62),且卡块(11)位于边槽(62)内侧,支撑板(6)的远离活动板(5)的一端且靠近定板(17)的一侧设计为弧面,支撑板(6)的弧面开设有两个侧槽(61),且两个侧槽(61)的内侧均通过连接部件与限位板(16)旋转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料壳(1)的顶部固定有上盖(18),且五组副管(7)贯穿通过上盖(18),主通管(4)位于上盖(18)顶部,注料壳(1)的底部固定有底盖(19)。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件(26)包括回收盒(261),回收盒(261)固定于分流管(2)的底部,分流管(2)的底部可旋转的安装有支板(264),两个旋轴(22)的底部分别固定有螺纹杆(262),两个螺纹杆(262)的外侧通过螺纹安装有顶板(263),且顶板(263)的顶部与支板(264)的底部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包括注料壳(1),注料壳(1)的一侧固定有分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料壳(1)的顶部贯穿安装有五组副管(7),每组所述副管(7)的顶部固定有主通管(4),所述注料壳(1)的内侧可旋转地安装有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的顶部贯穿安装有转轴(51),所述转轴(51)的外侧装套有支撑板(6),所述注料壳(1)的内侧固定有定板(17),所述定板(17)靠近支撑板(6)的一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5),每个所述限位槽(15)的内侧均滑动卡接有限位板(16),所述定板(17)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主道(8),所述主道(8)远离定板(17)的一侧开设有喷孔(9),所述转轴(51)的顶端外侧装套有推板(28),所述转轴(51)的底端外侧装套有底板(29),所述推板(28)和底板(29)的一侧均固定有气缸(27),所述分流管(2)的底部设置有回收件(2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2)的顶部固定有两个电机(3),两个电机(3)的输出端底部均固定有旋轴(22),每个旋轴(22)的外侧固定有分板(23),分流管(2)的内侧固定有隔板(24),分流管(2)的内侧固定有阻碍板(25),且阻碍板(25)位于两个分板(23)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缸(27)位于分流管(2)内部且靠近注料壳(1)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九个所述副管(7)为一组,每个副管(7)均与主道(8)连通,每个推板(28)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竖孔(282),且副管(7)位于竖孔(282)的内侧,注料壳(1)的顶部和底部均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林,刘克栋,朱德全,周江涛,刘志祥,邹庆超,韩延礼,韩冬,张升磊,张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核工业二四八地质大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