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被设计成使声学端口堵塞最小化的稳定带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311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5:11
各方面描述了一种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200、400、500、600、700)。该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包括:声腔,该声腔由耳塞壳体(204)限定,该耳塞壳体(204)被成形为配合该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的佩戴者的耳朵的下耳甲,该耳塞壳体(204)包括:阻性端口(210),该阻性端口(210)位于该耳塞壳体(204)的第一侧上,在该耳塞壳体的壁中产生开口;和第一前馈麦克风(214),该第一前馈麦克风(214)位于该耳塞壳体的第二侧上,该第二侧与该耳塞壳体的该第一侧基本上相对;和稳定带(216)。该稳定带(216)包括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218),该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218)将该稳定带联接到该耳塞壳体(204);和第一侧,该第一侧与该附接特征部基本上相对,该第一侧在该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被定位在该佩戴者的该耳朵中时仅部分地覆盖该阻性端口(2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的各方面描述了一种具有稳定带和一个或多个声学端口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的各种特征。如本文更详细描述的,该稳定带被设计成既将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又确保一个或多个声学端口不会被完全堵塞。


技术介绍

1、各种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本文被称为“音频设备”)结合了主动降噪(anr)特征,也称为主动噪声控制或取消(anc),其中一个或多个麦克风检测声音,该声音诸如由前馈麦克风捕获的外部声音或由反馈麦克风捕获的内部声音。处理来自前馈麦克风和/或反馈麦克风的信号,以提供要馈送到声换能器(例如,扬声器、驱动器)的抗噪声信号,从而抵消可能以其他方式被用户听到的噪声。

2、此类音频设备还可在壳体的外表面上具有小的通风孔,即声学端口。该声学端口可用于改善音频设备的声学输出、均衡音频响应并且在针对声换能器的过压事件期间提供通气路径。随着音频设备尺寸的减小,对此类端口的干扰的可能性持续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各方面提供了一种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在一个方面中,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包括:声腔,该声腔由耳塞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所述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所述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其中包括所述前馈麦克风的所述耳塞壳体的所述第二侧与包括所述阻性端口的所述耳塞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基本上相对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其中所述阻性端口包括体育场形状,所述体育场形状具有在大约1毫米和大约3毫米之间的最大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其中所述稳定带的所述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被成形为跨越所述耳塞壳体的外周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所述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所述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其中包括所述前馈麦克风的所述耳塞壳体的所述第二侧与包括所述阻性端口的所述耳塞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基本上相对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其中所述阻性端口包括体育场形状,所述体育场形状具有在大约1毫米和大约3毫米之间的最大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其中所述稳定带的所述至少一个附接特征部被成形为跨越所述耳塞壳体的外周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其中所述开口从所述附接特征部的远离所述耳塞壳体的第一侧到所述附接特征部的靠近所述耳塞壳体的第二侧逐渐变细,使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其中所述稳定带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水平挡边或竖直挡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其中所述稳定带的所述第一侧的高度沿着所述稳定带的所述第一侧的长度减小,使得当所述入耳式音频输出设备被定位在所述佩戴者的所述耳朵中时,当所述第一侧在所述对耳屏下方并且朝向所述附接特征部折叠时,所述阻性端口不被所述稳定带的所述第一侧堵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贝肯S·帕特森D·M·苏利万C·拉特克利夫
申请(专利权)人:伯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