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晓宁专利>正文

一种口腔修复用的医用取冠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243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5:0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修复用的医用取冠钳,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顶部均设置有钳头,两个所述钳头底部相对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二插杆。使用者通过将U型插杆抽出,拨动L型推杆对复位弹簧进行挤压,迫使通孔中的复位弹簧推动钳头进行移动,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杆分别从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中抽出,通过复位弹簧的回弹性即可将钳头弹出,然后将新的钳头套设于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的顶部,从而达到更换钳头的目的,防止钳头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消毒不彻底,导致钳头滋生细菌,进而造成交叉感染,更换钳头不仅能够避免交叉感染,而且还能够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口腔修复用的医用取冠钳


技术介绍

1、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口腔借上、下牙弓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当上、下颌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

2、现有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由于取冠钳的钳头是固定,无法进行更换,导致医护人员在使用完后每次都需要对取冠钳进行消毒,如果消毒不彻底,不仅会导致细菌滋生在取冠钳的表面,而且还容易发生细菌交叉感染等问题,频繁对取冠钳进行消毒,不仅浪费消毒剂,而且还会影响到使用者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取冠钳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修复用的医用取冠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至少任一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腔修复用的医用取冠钳,包括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与第二钳臂顶部均设置有钳头,两个所述钳头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修复用的医用取冠钳,包括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3)顶部均设置有钳头(4),两个所述钳头(4)底部相对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二插杆(12),两个所述钳头(4)相邻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9),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3)顶部相邻一侧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一插槽(8),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3)顶部相对一侧两端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二插槽(13),四个所述第一插杆(9)均与相邻第一插槽(8)之间滑动连接,四个所述第二插杆(12)均与相邻第二插槽(1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3)相对一侧顶部中间位置均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修复用的医用取冠钳,包括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3)顶部均设置有钳头(4),两个所述钳头(4)底部相对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二插杆(12),两个所述钳头(4)相邻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9),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3)顶部相邻一侧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一插槽(8),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3)顶部相对一侧两端均贯穿并设置有第二插槽(13),四个所述第一插杆(9)均与相邻第一插槽(8)之间滑动连接,四个所述第二插杆(12)均与相邻第二插槽(1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钳臂(1)与第二钳臂(3)相对一侧顶部中间位置均贯穿并设置有滑槽(16),两个所述滑槽(16)内壁均滑动连接有l型推杆(15),两个所述钳头(4)底部中间位置均贯穿并设置有通孔(11),两个所述通孔(11)内壁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0),两个所述复位弹簧(10)均与相邻l型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夏晓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