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及性能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215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水激活电池技术领域。一种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其上设有三个一级进流道口和若干二级进流道口,三个一级进流道口的一端与海水进口连通,每个一级进流道口的另一端至少与一个二级进流道口连通;另外,下底板上设有三个一级出流道口和若干二级出流道口,三个一级出流道口的一端与海水出口连通,每个一级出流道口的另一端至少与一个二级出流道口连通;反应区,设置在若干二级进流道口的下游,以便经若干二级进流道口流出的海水,进入反应区,并且,设置在若干二级出流道口的上游,以便经反应区反应后的海水,进入二级出流道口。上述结构支流道和流道口较多,可提高支管电阻,减少反应区流动死区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水激活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及性能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海水激活电池双极板导流结构为四流道直通型流道结构,该结构虽然在制造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相比于其较差的导水性、较小的支管电阻以及重量大的缺点,这点优势便可忽略不计了。此外,有限的流道口使得流体由下侧入口流入极板后,由支流道进入反应区的过流断面突变性较大,在各支流道两侧极易产生涡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反应区内流体流动活性,产生不利电池放电的流体流动死区,降低电极板利用率,最终将导致电池放电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及性能评价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海水激活电池双极板设计不合理,导致正负极板的利用率不佳,抑制电池本体的能量效率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包括:

3、上底板;

4、下底板,其上设有三个一级进流道口和若干二级进流道口,三个所述一级进流道口的一端与海水进口连通,每个所述一级进流道口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一级进流道口包括第一一级进流道口、第二一级进流道口和第三一级进流道口,所述第一一级进流道口和所述第二一级进流道口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海水进口的两侧;所述第三一级进流道口设置在所述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一级进流道口与所述第三一级进流道口之间的夹角为90°、95°、100°、105°或110°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一级进流道口包括第一一级进流道口、第二一级进流道口和第三一级进流道口,所述第一一级进流道口和所述第二一级进流道口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海水进口的两侧;所述第三一级进流道口设置在所述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一级进流道口与所述第三一级进流道口之间的夹角为90°、95°、100°、105°或110°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二级进流道口组成第一梳齿结构,且所述第一一级进流道口和所述第二一级进流道口远离所述海水进口的方向,所述第一梳齿的齿长度逐渐变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双极板仿生导流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所述一级出流道口包括第一一级出流道口、第二一级出流道口和第三一级出流道口,所述第一一级出流道口和所述第二一级出流道口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今茂陈培强徐万里王长富王旭东阮曼周超极吴庆伟周友杰杨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