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116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及施工方法,其中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包括池壁背水侧按远离池壁方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透水层、凹凸疏水板、保温层、加强层和饰面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池壁背水侧与既有地面形成拐角处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位于所述透水层的下方;本申请通过设置透水层提供由池壁背水侧透出水的渗透空间,同时能够配合凹凸疏水板将由池壁背水侧透出水引导至排水沟内进行集中排放,并配合凹凸疏水板的隔水作用以及保温层的保温作用实现加强层以及饰面层的防潮,以此来增加以饰面层为表层的整个饰面构造的防潮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领域,特指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工程中多数存在地上混凝土水池结构,由于水池内长期存水,异常潮湿,池壁两侧易形成温差而结露,从而造成池壁背水侧饰面构造发霉、起皮、脱落等情况,是水池结构装饰面构造施工质量通病,且后期修补无法根治,质量问题反复出现,严重影响观感质量,增加后期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及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池壁饰面构造不防潮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包括池壁背水侧按远离池壁方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透水层、凹凸疏水板、保温层、加强层和饰面层;

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池壁背水侧与既有地面形成拐角处的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位于所述透水层的下方。

4、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设置透水层提供由池壁背水侧透出水的渗透空间,同时能够配合凹凸疏水板将由池壁背水侧透出的水引导至排水沟内进行集中排放,并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壁背水侧按远离池壁方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透水层、凹凸疏水板、保温层、加强层和饰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由粗骨料透水砂浆均匀涂抹于所述池壁背水侧表面固结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由保温砂浆均匀涂抹于所述凹凸疏水板表面固结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由聚合物砂浆均匀涂抹于所述保温层表面,找平并埋入玻纤网格布后固结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壁背水侧按远离池壁方向依次设置并连接的透水层、凹凸疏水板、保温层、加强层和饰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由粗骨料透水砂浆均匀涂抹于所述池壁背水侧表面固结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由保温砂浆均匀涂抹于所述凹凸疏水板表面固结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由聚合物砂浆均匀涂抹于所述保温层表面,找平并埋入玻纤网格布后固结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层由防水涂料喷涂在加强层表面形成。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池壁背水侧的饰面构造的施工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鑫曹东洋陈磊郑楷达高新耀韩旭范东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