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025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上延伸的接触臂以及设于基部下端用于连接焊料的尾部,接触臂顶端设有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臂包括与基部所在平面及与基部所在平面垂直的另外一竖直平面均成一定角度且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一接触臂以及由第一接触臂顶端反向朝向基部且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二接触臂,且所述接触部和尾部在竖直方向存在一定偏移。(*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尤指一种将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端子。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及电路板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电连接器端子。该电连接器端子一般包括平板状基部,基部顶端设有较长 的弹性臂,并于弹性臂的末端设有与芯片模块电性导接的接触部,基部底端设有与印刷电路板导接的焊接部。电连接器端子一般设有大致呈C形的弹性臂,用于提供两段的弹性接 触臂设计,使得电连接器端子具有更高弹性以满足电连接器的基本需求。但是,该电连接器 端子通常采用对称折弯的方式来形成C形的弹性臂,这使得电连接器端子与芯片模块导接 的接触部和与印刷电路板的导接的焊接部通常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相应地芯片模块的导电 片和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组件也必须在竖直堆叠方向几乎在同一直线,因而使得电子电路 的设计受到限制。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1316023号也揭示了一种与本技术相关的电连接器 端子。该电连接器端子包括基部、自基部顶端向上弯折延伸的接触臂、自基部底端向下延伸 用于固持焊料的钩部以及自基部一侧延伸用于连接端子料带的辅助连接部。但是,该电连 接器端子的接触臂和钩部上下亦需大致位于同一直线,无法电性连接芯片模块和印刷电路 板在竖直方向存在偏移的相应导电片。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端子,以克服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的缺 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印刷电路板的 导电片之间存在一定偏差的电连接器端子。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上 延伸的接触臂以及设于基部下端用于连接焊料的尾部,其中,所述接触臂包括与基部所在 平面及与基部所在平面垂直的另外一竖直平面均成一定角度且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一 接触臂以及由第一接触臂顶端反向朝向基部且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二接触臂,第二接触 臂顶端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和尾部在竖直方向存在一定偏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电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和尾部在竖 直方向上存在一定偏移,可满足连接在竖直方向有一定偏移的芯片模块和印刷电路板的导 电片的需求。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3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端子的俯视图。 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端子连接有端子料带且电连接器端子处于加工雏形 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端子连接有端子料带且电连接器端子被折弯后的立体 图。 图5与图3相似,但是取自另外一角度。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至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块(未图示)与印刷 电路板(未图示)的电连接器端子l,该电连接器端子l包括基部10、由基部10向上延伸 的接触臂11以及设于基部10下端用于夹持焊料的尾部12。 电连接器端子1的基部IO大致呈平板状结构,其顶端向上并向前延伸设有一偏折 部IOI,该偏折部101进一步延伸设有大致呈C形的接触臂11。该接触臂11包括由偏折部 101顶端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一接触臂111以及由第一接触臂111顶端反向朝内且向上 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二接触臂112。其中,该接触臂11的第一接触臂111与基部IO所在平面 及与基部10所在平面垂直的竖直平面均成一定角度的方式而斜向向上延伸设置。另外,第 一接触臂111和第二接触臂112为非对称设计。第一接触臂111延伸长度大于第二接触臂 112的延伸长度。第二接触臂112顶端设有与芯片模块(未图示)导接的呈圆弧状结构的 接触部113。故,电连接器端子1的接触部113和尾部12在竖直方向上亦存在一定偏移,通 过此可满足连接芯片模块和印刷电路板的相应导电片在竖直方向有一定偏移的需求,可提 供客户电子电路更大的设计弹性。 电连接器端子1基部IO两侧大致于中间且靠上位置设有若干固持部13,用于将电 连接器端子l固定于绝缘本体(未图示)中。电连接器端子1基部10底端设有尾部12,该 尾部12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部分,用于固持锡球(未图示)。基部10—侧于固持部13 上方侧向凸伸设有与固持部13平行的凸部14。该凸部14顶端可直接连接端子料带2,由 此电连接器端子1无须另外设置由基部10 —侧弯折延伸的辅助结构去连接端子料带,由此 简化了电连接器端子1的结构,节省了电连接器端子1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电连接器端 子1的高密度排布,且降低了电连接器端子1的高度,可满足电连接器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下面简单介绍该电连接器端子1的制造过程,请重点参阅图3至图5所示,该电连 接器端子1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形成,在冲切过程中根据电连接器端子1预设的结构进行 倾斜下料。此时,电连接器端子1的接触臂11的第一接触臂111由偏折部101顶端朝基部 的一侧并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第二接触臂112由第一接触臂111的顶端反向朝向基部且向 上倾斜延伸设置,接触部113由第二接触臂112顶端竖直向上延伸。裁切完成后,进入后续 电连接器端子1的折弯工站,电连接器端子1的偏折部101由基部10顶端向基部10 —侧 弯折一定角度,将接触臂11折弯成大致呈C形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 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上延伸的接触臂以及设于基部下端用于连接焊料的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包括与基部所在平面及与基部所在平面垂直的另外一竖直平面均成一定角度且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一接触臂以及由第一接触臂顶端反向朝向基部且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二接触臂,第二接触臂顶端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和尾部在竖直方向存在一定偏移。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与接触臂之间还设有偏 折部,该偏折部由基部顶端向基部一侧弯折延伸设置。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的第一接触臂由偏折 部顶端朝外且向上倾斜延伸设置。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和第二接触臂构 成C形状且为非对称设置,第一接触臂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接触臂的延伸长度。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的尾部包括由 基部底端向下平行间隔延伸的两部分。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一侧设有向外凸伸的凸 部,该凸部可直接连接端子料带。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两侧还设有固持部,用于 定位电连接器端子。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位于固持部上方,且与固 持部相互平行。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料为锡球,电连接器端子尾 部夹持锡球。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上延伸的接触臂以及设于基部下端用于连接焊料的尾部,接触臂顶端设有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臂包括与基部所在平面及与基部所在平面垂直的另外一竖直平面均成一定角度且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一接触臂以及由第一接触臂顶端反向朝向基部且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二接触臂,且所述接触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包括基部、由基部向上延伸的接触臂以及设于基部下端用于连接焊料的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包括与基部所在平面及与基部所在平面垂直的另外一竖直平面均成一定角度且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一接触臂以及由第一接触臂顶端反向朝向基部且向上倾斜延伸设置的第二接触臂,第二接触臂顶端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和尾部在竖直方向存在一定偏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丕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