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皖西学院专利>正文

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993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包括:构建八量子比特团簇态作为量子信道,分配信道量子比特;对第一通信方和第二通信方的目标量子比特执行CNOT操作;利用CNOT操作分别将第一通信方和第二通信方的临时目标态与各自的信道量子比特纠缠;第一、第二通信方执行单量子比特测量,并通过经典通道公开测量结果;第三控制方执行单量子比特测量,并通过经典通道公开测量结果;第一通信方和第二通信方执行幺正变换,重构目标量子态。本方法利用八量子团簇态作为量子信道有效提高安全性且量子资源消耗相对较低,并引入第三方进行信息传递的控制,使用CNOT操作和单量子比特测量代替GHZ态测量基,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量子通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量子信息学已经发展出许多分支,如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安全定向通信、量子身份认证、量子运算传输与共享等。特别是在1993年,bennett等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称为量子隐形传态(qt)。在量子隐形传态的范围内,除了最初分布的量子资源外,仅存在对经典通信和局部量子操作的需求。这使得一个授权用户能够将未知的量子态传输到远处的对应方,而无需直接传输量子比特。由于量子隐形传态不仅可以安全地传输量子信息,而且可以远程分配量子资源,量子隐形传态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员,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各种实验和理论qt方案

2、团簇态是h j briegel和r raussendorf在2001年提出的一种新的量子纠缠态,并且证明团簇态在量子数目大于三时,具有某些更优的特殊性质如最大连通性和纠缠顽固性,这些特殊性质使得团簇态作为量子信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但近年提出的关于团簇态的量子隐形传态的各种方案,不仅传输效率都比较低;而且操作复杂,例如使用了多量子比特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八量子比特团簇态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方持有一个任意的未知双量子比特纯态其具体形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八量子比特团簇态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方持有一个任意的未知双量子比特纯态其具体形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八量子团簇态的非对称双向受控量子隐形传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好张波刘向远潘国柱
申请(专利权)人:皖西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