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的极耳结构及圆柱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979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的极耳结构,包括极片和成型在所述极片上的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上层叠地设置有至少一层集流片,所述集流片与所述极耳导电相连。本技术的极耳结构及圆柱电池均具有能够增加极耳的过流面积及散热面积,有利于实现快充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特别的涉及一种电池的极耳结构及圆柱电池


技术介绍

1、商用锂离子电池按照封装形式可分为方形、圆柱和软包三类;其中圆柱电池已经开发了几十年,主流的型号有18650和21700,主要应用在3c和电动工具及小范围的电池汽车上,其极耳一般为单极耳或者双极耳,因其单体容量小,即使20倍率的电流也在100a以内,单极耳或双极耳可以满足过流需求,但是尺寸较小使得单体容量小、结构件多,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会造成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方形和软包电池也已经开发了很多年,型号没有统一,形式基本都是客户定制尺寸,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其极耳为多极耳,形式为多个极耳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堆叠,在新能源汽车推出市场初期,消费者对充电速度关注不多,补能方式以慢充为主,充电倍率在0.5以下。

2、近几年,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新销售市占率已接近30%,其充电倍率也取得较大进展,由1c迅速发展为2c。但即使是2c倍率,其充电时间也长达30min,远低于传统油车10分钟的补能时间,这个缺点使得大批客户对新能源汽车仍有里程焦虑、充电焦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的极耳结构,包括极片(1)和成型在所述极片(1)上的极耳(2),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上层叠地设置有至少一层集流片(3),所述集流片(3)与所述极耳(2)导电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沿背离所述极片(1)的方向延伸并翻折形成所述集流片(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朝向卷芯内侧弯折,所述集流片(3)相对所述极耳(2)朝向卷芯外侧翻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卷芯内层的所述集流片(3)翻折并覆盖搭接在位于卷芯外层的所述集流片(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极耳结构,包括极片(1)和成型在所述极片(1)上的极耳(2),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上层叠地设置有至少一层集流片(3),所述集流片(3)与所述极耳(2)导电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沿背离所述极片(1)的方向延伸并翻折形成所述集流片(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朝向卷芯内侧弯折,所述集流片(3)相对所述极耳(2)朝向卷芯外侧翻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卷芯内层的所述集流片(3)翻折并覆盖搭接在位于卷芯外层的所述集流片(3)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片(3)为层叠在所述极耳(2)上的金属箔片,所述金属箔片通过滚边焊与所述极耳(2)焊接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宝柱何伟冯树南
申请(专利权)人:蓝京新能源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