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沟道,尤其涉及一种穿越轨道基础的沟道结构。
技术介绍
1、轨道基础是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轨道基础要承受列车的重量和运行时产生的动荷载,将这些荷载均匀地传递到路基或桥梁等下部结构上。不同类型的轨道基础具有不同的承载能力,设计时需要根据列车的类型、速度和线路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2、现有技术中,通过轨道基础需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通过排水系统排出积水,排水系统通常包括道床排水、路基排水和桥梁排水等部分,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来实现,及时排除雨水、地下水等,防止积水对轨道结构造成损坏。
3、但这种排水系统,通过水的流通进行被动排水,当进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轨道基础的沟道内会积满水,对轨道基础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被动排水速度慢会出现轨道基础的沟道内会积满水的问题,提出一种穿越轨道基础的沟道结构。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穿越轨道基础的沟道结构,包括轨道基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越轨道基础的沟道结构,包括轨道基础沟道(1),所述轨道基础沟道(1)的顶部铺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枕木(2),所述枕木(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轨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轨道基础的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杆(42)贯穿支撑板(44)并沿着支撑板(44)上下移动,所述轨道(3)上行驶轨道车辆,所述压板(45)的顶部与轨道基础沟道(1)接触时,所述振动盒(41)的顶面高度与轨道基础沟道(1)的顶面高度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轨道基础的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组件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越轨道基础的沟道结构,包括轨道基础沟道(1),所述轨道基础沟道(1)的顶部铺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枕木(2),所述枕木(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轨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轨道基础的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杆(42)贯穿支撑板(44)并沿着支撑板(44)上下移动,所述轨道(3)上行驶轨道车辆,所述压板(45)的顶部与轨道基础沟道(1)接触时,所述振动盒(41)的顶面高度与轨道基础沟道(1)的顶面高度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轨道基础的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组件包括抽拉杆(47)、抽水管(48)、活塞(49)和封堵活动块(410),所述抽水管(48)固定安装轨道基础沟道(1)的内部,所述抽水管(48)的内部滑动连接活塞(49),所述活塞(49)上开设有通水口,所述封堵活动块(410)在通水口处上下移动,所述弯折板(57)的底部与抽拉杆(4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越轨道基础的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活动块(410)采用工字形结构,所述封堵活动块(410)的两端分别位于活塞(49)的上下两侧,所述封堵活动块(410)的底端面积小于通水口的面积大,所述导流管(411)固定安装在抽水管(48)的顶部,所述导流管(411)采用l形结构,所述导流管(411)与轨道基础沟道(1)连接的部分采用倾斜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轨道基础的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盒(41)与轨道基础沟道(1)之间设置有积雨组件(6),所述积雨组件(6)包括水流口(61)、封闭板(62)和顶杆(65),所述振动盒(41)的底部开设水流口(61),所述振动盒(41)的内壁且位于水流口(61)处转动连接封闭板(62),所述封闭板(62)完全覆盖水流口(61),所述轨道基础沟道(1)的顶部且位于封闭板(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丁文华,井兴洋,郑少恒,申龙,梁桥,李策,刘玉林,廖伟,张泽,常康楠,韩思佳,黄玉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