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式自动排列供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9714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带式自动排列供料机,包括机架组件、输送组件及排列组件,所述机架组件用于对整个机体进行支撑,所述机架组件包括两个支架及设置在两个支架上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用于提供安全防护效果;所述输送组件用于对工件进行输送,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主动辊、从动辊及输送带;所述排列组件用于对输送组件上输送的工件进行排列,所述排列组件包括基板、两个往复丝杠、两个丝杠螺母、两个前挡板、两个后挡板及连接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工件在输送带上输送的过程中,将各工件以一定间距的分隔开,如此可方便在装配过程中,机械手能够准确、稳定拾取每一个工件进行装配,避免发生漏拿情况,保证整体的生产效率及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皮带输送,尤其涉及一种皮带式自动排列供料机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物料输送和排列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是在制造业中,如食品加工、电子组装、汽车零部件制造等行业,尤其要求物料在输送过程中进行排列。

2、为使物料或工件能够在输送过程中能够整齐排列,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213745u”公开了一种磁瓦皮带输送自动排列装置,该设备主要通过两个持续摆动的聚拢块来将工件磁瓦推动至皮带中心位置。然而,这一机制存在一个显著缺陷:它无法确保磁瓦工件在皮带上以一定的横向间距均匀分布。在大量工件连续输送的过程中,各磁瓦工件往往容易彼此靠近,排列紧密。这一排列方式在后续的装配环节中引发了问题。具体来说,当装配线上的机械手负责从皮带上拾取工件时,如果前一个工件被成功拿取后,由于后续工件间距过小,下一个工件可能还未来得及被机械手识别或抓取,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拾取时机。这种情况频繁发生,最终导致机械手漏拿工件,影响了整体的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带式自动排列供料机,包括机架组件、输送组件及排列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式自动排列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横向栏杆(3)与多个竖向栏杆(2),所述横向栏杆(3)焊接在支架(1)上端,所述竖向栏杆(2)下端焊接在支架(1)上端,所述竖向栏杆(2)上端焊接在支架(1)侧壁上,所述基板(8)焊接在横向栏杆(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式自动排列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齿条(16)、第二齿条(19)及齿轮(18),所述齿轮(18)转动设置在基板(8)上端,所述第一齿条(16)与第二齿条(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式自动排列供料机,包括机架组件、输送组件及排列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式自动排列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横向栏杆(3)与多个竖向栏杆(2),所述横向栏杆(3)焊接在支架(1)上端,所述竖向栏杆(2)下端焊接在支架(1)上端,所述竖向栏杆(2)上端焊接在支架(1)侧壁上,所述基板(8)焊接在横向栏杆(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式自动排列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齿条(16)、第二齿条(19)及齿轮(18),所述齿轮(18)转动设置在基板(8)上端,所述第一齿条(16)与第二齿条(19)均与齿轮(18)啮合,其中所述第一齿条(16)通过第一衔接杆(17)与丝杠螺母(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19)通过第二衔接杆(26)与后挡板(2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皮带式自动排列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3),两个所述支撑板(23)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24),且所述滑杆(24)滑动贯穿第二齿条(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带式自动排列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2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侧板(2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志远崔卫祥李亚楠张振李众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市华阳电磁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