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段骨缺损精准造模用双头摆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962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段骨缺损精准造模用双头摆锯,包括锯身,所述锯身内腔右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下方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凹形辊,所述凹形辊的外表面设置有卡套,且卡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套筒,且套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往复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锯身、螺孔、连接座、锯片、锯把、卡座、调节板、限位螺杆、限位孔、第三齿轮、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槽、第二齿轮、电机、第一齿轮、滑座、滑杆、套筒、往复杆、伸缩杆、凹形辊、卡套和加强杆,可达到快速切割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摆锯,具体为一种长段骨缺损精准造模用双头摆锯


技术介绍

1、骨缺损的修复及后期临床转归仍是临床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是困扰临床医师的常见问题。构建合适、可重复性及无限接近临床的动物实验模型及科学的评估对进一步的临床治疗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2、临界骨缺损:又称极限骨缺损,是指由创伤、骨肿瘤、骨感染和先天发育缺陷等原因造成的骨质缺损,缺损范围超出机体自行修复的阈值,在不进行外界干预的情况下无法自我修复,需采用骨移植、骨搬移、诱导膜技术或骨组织工程材料等方法进行骨修复,临界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临床难题。

3、动物实验过程中,良好的空白对照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实验对象本身具备不同的自我修复能力,因骨缺损模型制备过程中骨缺损大小如何限定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若缺损过小的骨缺损自行愈合会影响实验结果,对骨缺损修复材料的治疗效果、是否具有促成骨作用以及促成骨作用机制的评估产生误判,进而失去研究的意义。因此在1986年有学者提出临界性骨缺损(bone size defect,csd)的概念,schmitz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段骨缺损精准造模用双头摆锯,包括锯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锯身(1)内腔右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0),且电机(20)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下方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9),且第二齿轮(1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凹形辊(27),所述凹形辊(27)的外表面设置有卡套(28),且卡套(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6),所述伸缩杆(2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套筒(24),且套筒(2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往复杆(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段骨缺损精准造模用双头摆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锯身(1)为“L”型结构,锯身(1)左侧的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段骨缺损精准造模用双头摆锯,包括锯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锯身(1)内腔右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0),且电机(20)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的下方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9),且第二齿轮(1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凹形辊(27),所述凹形辊(27)的外表面设置有卡套(28),且卡套(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6),所述伸缩杆(2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套筒(24),且套筒(2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往复杆(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段骨缺损精准造模用双头摆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锯身(1)为“l”型结构,锯身(1)左侧的下端开设有充电插孔(7),锯身(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锯把(5),且锯把(5)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段骨缺损精准造模用双头摆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锯身(1)内腔右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定子套(30),定子套(3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定子(18),锯身(1)内腔的右侧且位于定子套(30)的内侧活动连接有转子(17),且转子(17)的左端通过单面齿同步带与电机(2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段骨缺损精准造模用双头摆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辊(27)的左侧活动连接于锯身(1)内腔的左侧,锯身(1)内腔底部的左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海明潘群龙施劲楠吴文华李伯义吴保方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