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5920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43
本申请属于环保和水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及其方法。本申请提供的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前处理装置、清水净化循环装置和浓水处理装置,前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沉淀池和过滤机I,清水净化循环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水解酸化池、脱氮床I、吸附除磷床I和生物活化池组,浓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浮池、过滤机II、脱氮床II、吸附除磷床II,过滤机I的清水出口与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口连通,过滤机I的浓水出口与气浮池的进水口连通。采用本申请的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可以减少鳗鱼尾水循环利用时的氮、磷和亚硝酸盐的积累,投资运行成本低,有利于实际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环保和水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1、鳗鱼养殖过程中,每天早晚会定时排出养殖池中约20%的养殖陈水,再添加补充10~20%的新水,排放的20%陈水称为养殖尾水。鳗鱼养殖尾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与鳗鱼的生长期有关,不同品种的鳗鱼因生长速度不一样,吃的饵料数量也不一样,所以尾水中主要污染物氨氮、总氮、总磷和cod的浓度也有较大差异。另外,鳗鱼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浓度还与季节、养殖模式、排水方式有关。如果将鳗鱼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其主要污染物和浓度包括codcr约20~30mg/l、bod5约5~10mg/l、氨氮约0.5~7mg/l、亚硝酸盐1.5~5mg/l、总氮约3~20mg/l、总磷约1~3.5mg/l。如果将鳗鱼养殖尾水经过精密过滤,分离成清水和浓水,清水经过生物活化后循环至养殖池再次养鱼,可以节约水资源并减少尾水排放量。但是,由于清水中除了含有氨氮、总氮和总磷外,还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其浓度为1.5~5mg/l,亚硝酸盐对鱼虾具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当水中亚硝酸盐的浓度大于0.2mg/l时,鱼类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前处理装置、清水净化循环装置和浓水处理装置,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沉淀池和过滤机I,所述清水净化循环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水解酸化池、脱氮床I、吸附除磷床I和生物活化池组,所述浓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浮池、过滤机II、脱氮床II和吸附除磷床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I的滤网孔径为5~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填料为具有蜂窝状多孔结构且表面富含硝化菌以及孔隙内富含反硝化菌的脱氮填料,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前处理装置、清水净化循环装置和浓水处理装置,所述前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沉淀池和过滤机i,所述清水净化循环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水解酸化池、脱氮床i、吸附除磷床i和生物活化池组,所述浓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气浮池、过滤机ii、脱氮床ii和吸附除磷床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i的滤网孔径为5~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填料为具有蜂窝状多孔结构且表面富含硝化菌以及孔隙内富含反硝化菌的脱氮填料,平均粒径为5~80mm,比表面积为8~10m2/g,堆积密度为430~820kg/m3,干密度≤820kg/m3,筒压强度≥4.5mpa,孔隙率≥70%,吸水率≥35%,吸附容量为60~65kg/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除磷填料具有蜂窝状多孔结构,平均粒径为3~50mm,比表面积为8~10m2/g,堆积密度为410~600kg/m3,干密度≤750kg/m3,筒压强度≥3.5mpa,孔隙率≥73%,吸水率≥65%,吸附容量24~28kg/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鳗鱼养殖尾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阳军黄全佳罗依依王峰黄辰林水益孔玲芬张学敏李莉敏钟尚彬
申请(专利权)人:皓禹厦门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