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866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既有隧道上的土体内,完成束合式板地的各管节的顶进施工;2、工人进入需要设置桩基的每一B型桩工作管内,施工相应的桩基;3、完成束合式板地施工,实现对既有隧道的抗浮控制以及上部含地下室建筑施工扰动的隔离;4、开挖基坑至束合式板地;5、以束合式板地作为施工作业场地,进行结构型式可自由选择的含地下室建筑上盖开发,同时作为含地下室建筑的筏板基础;6、覆土回填至地面,完成含地下室建筑的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减少上盖开发对下方运营地铁隧道的影响、控制施工风险、降低工程投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空间建造,特别涉及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地铁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突飞猛进,运营里程显著增加,促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强度越来越高。

2、但正由于如图1所示的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在前,地块被已建盾构隧道穿越,后进行上盖开发的情况愈发常见,而上盖开发的施工会对正在运行的地铁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盾构隧道为分块、分环的管片拼装而成的柔性结构,上盖开发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时,会引起下方隧道结构上浮。

3、工程界常规的做法是,首先,从地面往下对土层进行加固,提高土体刚度和整体性;其次,预先加固隧道结构;接着,在地面或较浅的挖深条件下设置抗浮大板,结合抗拔桩、分区施工、自动化监测等措施,控制隧道上浮变形。此类做法的核心问题是,由于要确保既有隧道较厚的覆土,上盖开发无法设置地下室或者仅可设置较浅的地下室,从而限制了上盖开发的建筑功能;

4、同时,设置地下室时,其基坑开挖,即使采取相应的措施,先卸土后控制的问题仍无法避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另外,土体加固、分区施工等均为临时工程,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管节与所述既有隧道(1)之间的净距均不小于0.2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A型标准管(6)的管节外尺寸与壁厚,每两根所述B型桩工作管(7)之间或者每一所述B型桩工作管(7)与所述束合式板地(5)的...

【技术特征摘要】

1.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管节与所述既有隧道(1)之间的净距均不小于0.2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a型标准管(6)的管节外尺寸与壁厚,每两根所述b型桩工作管(7)之间或者每一所述b型桩工作管(7)与所述束合式板地(5)的侧边之间的所述a型标准管(6)的数量,均根据后续所述束合式板地(5)形成后开挖施工的抗浮,以及使用阶段作为所述含地下室建筑(20)的筏板受力计算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隧道上采用束合式板地结构建造含地下室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工作井(4)的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杰刘书吴晓雷裘珍妮吕培林王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