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及其所用的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856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及其所用的储能装置,该储能方法主要有以下步骤:a)建造竖筒基础(3)、竖筒(1)与往复运动柱(2);b)用密封膜(21)连接竖筒(1)与往复运动柱(2),形成体积可变的密封空间(20);e)用抽水机组(15)将水加压后注入密封空间(20),生成超压水体;f)用超压水体托举往复运动柱(2),将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g)将超压水体注入发电机组(16)发电,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该储能装置包括竖筒(1)、往复运动柱(2)、密封膜(21)、抽水机组(15)、发电机组(16)等八部分,具有建造速度快、安全度高、效率高、转换率高、造价低、随处可建、随时可建、环保效益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及其所用的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大规模的应用,由于新能源的发电与社会用电时间上的不一致,储能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现有的储能方法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解水制氢储能与电化学储能等,目前抽水蓄能安全度高,技术成熟,能量转换率高,但是需要配备高差很大(一般要求600~800米)的上下池,适宜的地理条件十分有限,建造周期长,一般要6~8年,建造成本高,抽水蓄能电站建造往往产生边坡稳定、生态环境破坏等不良影响。电化学储能存在造价高、储量小、寿命短、废旧电池处理成本高等问题,特别是电化学储能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储能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与科研机构开始研究压缩空气储能与电解水制氢储能技术,目前均因存在安全隐患且造价高的原因而难以普遍推广应用。解决储能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科技难题,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解决能源自主问题的关键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其特征是上述的步骤a)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的步骤b)中,用建筑胶(23)将柔性密封膜(21)的两端分别与往复运动柱(2)、竖筒(1)密封粘结,由往复运动柱(2)、柔性密封膜(21)与竖筒(1)围合成具备体积改变性能的密封空间(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的步骤e)中,通过控制电动抽水机组(15)的功率控制电能存储功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其特征是上述的步骤a)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的步骤b)中,用建筑胶(23)将柔性密封膜(21)的两端分别与往复运动柱(2)、竖筒(1)密封粘结,由往复运动柱(2)、柔性密封膜(21)与竖筒(1)围合成具备体积改变性能的密封空间(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的步骤e)中,通过控制电动抽水机组(15)的功率控制电能存储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的步骤g)中,通过控制向水力发电机组(16)的注水速度控制电能释放功率。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所用的储能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竖筒(1)、往复运动柱(2)、柔性密封膜(21)、竖筒基础(3)、电动抽水机组(15)、水力发电机组(16)、水管(17)、下池(19)八部分,其中的竖筒(1)是竖直放置的一端开口的圆筒状部件,往复运动柱(2)是具备承担竖向压力与水平向压力性能的圆筒状构件或圆柱状构件,柔性密封膜(21)是具备折叠性能并具备承担超静水压力性能的不透水布状部件,竖筒(1)与柔性密封膜(21)连接,往复运动柱(2)与柔性密封膜(21)连接,由竖筒(1)、柔性密封膜(21)与往复运动柱(2)共同组成具备体积改变性能的密封空间(20),且往复运动柱(2)与竖筒(1)均竖直放置,往复运动柱(2)位于竖筒(1)的内侧,往复运动柱(2)具备相对于竖筒(1)上下往复运动的功能,电动抽水机组(15)、水力发电机组(16)通过水管(17)分别与密封空间(20)连通,下池(19)是具备储水功能的水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筒覆膜超压水力举重储能方法所用的储能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的竖筒(1)的侧壁是由环形布置的钢绞线(22)与填充在钢绞线(22)空隙间的建筑胶(23)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肯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