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5829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47
一种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及方法,涉及增压建筑领域。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包括将风能或水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推力传动系统、利用推力传动系统转换的机械能压缩空气并输出的空气加压系统及压力储存释放系统,压力储存释放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压缩空气的储气罐,储气罐连接有至少一根连通增压建筑的增压管,增压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及方法通过将高原的风能或水能转化为机械能产生压缩空气储存在储气罐为增压建筑进行增压,相比于光伏储能再使用空压机加压的系统能够降低能量转换次数,减少增压建筑对电力的依赖和对现有光伏或市电的需求,适用于野外无能源供应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增压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米大气压下降约11.5%,空气密度减小9%。由于大气压力降低导致相应环境的氧分压减少,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因此高原藏区氧气的分压只有平原地区的64%,气压小空气稀薄,单次吸入氧气量减少,因而造成缺氧。为解决长期居住人群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增压建筑可有效应对该地区气候及自然条件带来的生存条件恶劣、高原反应频发、生理损伤持续累积等问题,改善高海拔地区人居生活环境。

2、然而目前现有的增压建筑均是采用电力驱动空气压缩机产生高压空气,或者通过光伏储电后再通过空气压缩机产生高压空气,在电气缺乏或无法大面积铺设光伏板的应用场景下需要产生高压空气供给增压建筑的难题亟需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及方法,其通过将风能或水能转化为机械能制备压缩空气储存在储气罐中为增压建筑进行增压,能够有效的减少增压建筑对电力的依赖和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传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可旋转的曲柄,所述曲柄连接有至少一个推力叶片,所述推力叶片用于承受风力或水力以带动对应所述曲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所述气缸的无杆腔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与所述储气罐连通的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分别连接有用于限定气体单向流入和流出所述气缸无杆腔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推力传动系统用于驱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传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可旋转的曲柄,所述曲柄连接有至少一个推力叶片,所述推力叶片用于承受风力或水力以带动对应所述曲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所述气缸的无杆腔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与所述储气罐连通的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分别连接有用于限定气体单向流入和流出所述气缸无杆腔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推力传动系统用于驱动所述气缸的活塞往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压系统的两个相邻所述气缸的无杆腔通过对应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串联,和/或,所述储气罐连接有设有第二控制阀的罐内泄压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增压建筑换热调节温度的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余热利用换热器及设于所述增压建筑内的室内换热器,所述余热利用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换热介质管道串联,所述空气加压系统输出的压缩空气经热量交换管通入所述储气罐,所述热量交换管穿过所述余热利用换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管道设有用于驱动换热介质沿其移动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连接有第一气动马达,所述储气罐通过设有第二控制阀的罐内泄压管连接所述第一气动马达,所述罐内泄压管排气卸压时推动所述第一气动马达启动带动所述第一水泵驱动换热介质沿所述换热介质管道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建筑用推力直驱压缩空气储气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管道设有用于驱动换热介质沿其移动的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连接有第二气动马达,所述增压建筑通过设有卸压阀的舱内泄压管与所述第二气动马达连接,所述舱内泄压管排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强吴晨晖唐州刘志茂夏劲松叶智武陈建左可新张杰张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