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梅专利>正文

一种局部放射治疗用可降解粒子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81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局部放射治疗用可降解粒子源,由密封壳与内核所构成,密封壳为棒状并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内核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医用同位素制成,内核置于密封壳内,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壳采用棒状防水密封结构,其植入人体容易、密封性能好,在进行局部放射治疗时无泄漏现象发生。又由于密封壳与内核均由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内核中的同位素完成放射治疗时,可同时完成粒子源的降解,并通过代谢作用而最终排出体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粒子源,尤其是指一种局部放射治疗用可降解粒子源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医务界已开始采用在人体内进行局部放射治疗的医治方法,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以医用同位素粒子作为放射源植入人体内。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粒子源均由特种金属包裹,当粒子源中的同位素失去放射治疗作用后,仍与金属外壳长期滞留在体内,成为人体内永久性的异物,甚至危害人体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和可降解而排出体外的局部放射治疗用粒子源。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局部放射治疗用可降解粒子源,由密封壳与内核所构成,密封壳由不透水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内核由具有吸附作用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及医用同位素制成,在吸附了所需要的医用同位素后用于局部放射治疗的目的。内核置于密封壳内并构成一种局部放射治疗用密封粒子源。密封壳根据植入条件要求制成一定的形状,其优选形状为棒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密封性能好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采用不透水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作为密封壳对内核进行包裹,使粒子源在降解前完全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成为一种密封源,从而可保证在进行局部放射治疗时无泄漏现象发生。2、粒子源的降解过程可控由于密封壳采用的是一种降解过程可控的高分子材料,因此可设定在医用同位素完成放射治疗作用前,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不发生降解;当同位素完成放射治疗作用后,整个外壳和内核都处在降解过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体内的代谢排除体外。3、可完全降解由于密封壳与内核均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内核中的同位素完成放射治疗时,可同时完成粒子源的降解,并在代谢过程中最终排出体外。4、外形适宜由于密封壳的外形基本上为棒状,其截面小、植入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断面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局部放射治疗用可降解粒子源,由密封壳1与内核2所构成,密封壳1由不透水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制成,目的是将内核密封起来,使整个粒子源成为一个密封源。内核2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及医用同位素制成,内核2置于密封壳1内,根据目前通常使用的TPS植入计划要求,其密封壳的形状基本上为棒状,并且外径为0.8mm,长度为4mm。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密封性能好,因此在植入人体内进行局部放射治疗时无泄漏现象发生。又由于密封壳与内核均由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内核中的同位素完成放射治疗时,可同时控制高分子材料开始降解,并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降解过程,最后参与体内的代谢而最终排出人体之外。为了跟踪粒子源在人体内的植入位置和降解情况,还可在本专利技术的粒子源中加入显影剂,使其能通过X光、CT及核磁设备的显影,提高植入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局部放射治疗用可降解粒子源,其特征在于:由密封壳与内核所构成,所述的密封壳由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制成,所述的内核由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及医用同位素制成,内核置于密封壳内。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4-3-23 200420007451X1.一种局部放射治疗用可降解粒子源,其特征在于由密封壳与内核所构成,所述的密封壳由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制成,所述的内核由高分子可降解材料及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梅王管奇陈慧军姜新杰冯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冯梅陈慧军王管奇姜新杰冯胜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