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质灾害防治,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1、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如危岩体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都属于地质灾害的一种。
2、现有技术中,针对突出于母岩体的巨大危岩体非常的常见,为防止危岩体长时间后容易因自重与母岩体分离脱落的情况,可采用在危岩体下方设置支护装置的方式进行治理,针对沿山体滚落的岩石、泥石流等,可采用防护网或固定拦截板等装置进行治理。但是,上述地质灾害均发生在山区,特殊情况下需要同时进行治理,现有技术需要使用不同的防护装置进行治理,导致设备的使用效率、防治过程的施工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一机多用,提高防治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防治过程施工效率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护装置,包括:
3、若干相互可拆卸连接的支护单元;
4、所述支护单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锚固件;
5、支护基板,所述支护基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护基板的底部、底座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移位组件和第二移位组件,所述支护基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板,所述支护基板内设置有油腔,若干所述支撑板分别通过若干复合缓冲组件与所述油腔
6、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护基板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连接件,支撑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两相邻所述支护基板,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两相邻所述底座,拦截落石状态下,所述支护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铰接在所述底座上。
7、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移位组件上,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滑动套设有第一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套筒靠近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杆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远离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移位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一移位组件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件。
8、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件包括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移位组件上,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滑动套设有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二连接套筒靠近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杆上,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远离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侧壁上。
9、优选的,所述第一移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护基板底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套筒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远离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座上,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锁止耳片,所述支护基板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锁止耳片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设置。
10、优选的,所述第二移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底座顶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套筒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三铰接座上,所述第三铰接座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锁止耳片,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锁止耳片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对应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组前连接环和两组后连接环,两所述前连接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护基板的前端两侧,两所述后连接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护基板的后端两侧,所示第二连接件包括四组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四角的连接环;
12、支护状态下,两相邻所述支护基板之间通过所述前连接环、后连接环固定连接,两相邻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拦截落石状态下,所述支护基板通过所述前连接环和位于底座前端的所述连接环铰接在所述底座上。
13、优选的,所述复合缓冲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护基板顶部的外滑套,所述外滑套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柱塞,所述柱塞通过所述外滑套与所述油腔内侧对应设置,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柱塞远离所述外滑套的一端,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护基板之间抵接有弹簧。
14、优选的,所述支护基板上还设置有注油件,所述注油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护基板上的注油嘴和视油管,所述注油嘴与所述油腔连通,所述视油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护基板的顶部,所述视油管位于一所述支撑板的下方,且所述视油管与所述油腔连通,所述视油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视窗。
15、优选的,所述锚固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若干锚固钉,若干所述锚固钉用于将底座锚固在地面上。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锚固件的主要作用是将底座锚固在地面上;支撑组件的主要作用是将支护基板举升至预定高度,对危岩体的底部进行支撑;第一移位组件和第二移位组件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支撑组件的两端在底座和支护基板上的位置,便于支护基板上的第一连接件与底座上的第二连接件相铰接,形成拦截落石的工作状态;油腔的主要作用是使若干复合缓冲件之间连通,使若干支撑板之间受力均匀,并通过油压缓冲冲击力。整体上,本专利技术可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若干支护单元首尾连接,形成有效的防治范围,同时,通过使支撑组件可在底座和支护基板上改变位置,实现支护基板铰接在底座上或支护基板处于底座上方的某一高度两种状态,从而使得本防护装置可以用于支护危岩体或用于拦截泥石流或落石两种场景中,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移位组件上,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另一端滑动套设有第一连接套筒(6),所述第一连接套筒(6)靠近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母(5),所述第一螺母(5)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杆(4)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6)远离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移位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6)与所述第一移位组件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件包括第二螺纹杆(9),所述第二螺纹杆(9)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移位组件上,所述第二螺纹杆(9)的另一端滑动套设有第二连接套筒(7),所述第二连接套筒(7)靠近所述第二螺纹杆(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母(8),所述第二螺母(8)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杆(9)上,所述第二连接套筒(7)远离所述第二螺纹杆(9)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套筒(6)的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移位组件上,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另一端滑动套设有第一连接套筒(6),所述第一连接套筒(6)靠近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母(5),所述第一螺母(5)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杆(4)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6)远离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移位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6)与所述第一移位组件之间设置有角度调节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件包括第二螺纹杆(9),所述第二螺纹杆(9)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移位组件上,所述第二螺纹杆(9)的另一端滑动套设有第二连接套筒(7),所述第二连接套筒(7)靠近所述第二螺纹杆(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母(8),所述第二螺母(8)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螺纹杆(9)上,所述第二连接套筒(7)远离所述第二螺纹杆(9)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套筒(6)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护基板(20)底部的第一滑槽(18),所述第一滑槽(18)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滑槽(18)内滑动连接有滑板(10),所述滑板(1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座(11)和第二铰接座(12),所述第二螺纹杆(9)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套筒(7)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座(11)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6)远离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座(12)上,所述第二铰接座(12)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锁止耳片(13),所述支护基板(20)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14),所述第一锁止耳片(13)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4)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霞,宿星,张满银,刘韬,任皓晨,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